桃花源记古今异义归纳初三
桃花源记中‘问讯’的古今异义?
桃花源记中‘问讯’的古今异义?
问讯的古义:敬礼法之一。即向师长、尊上合掌曲躬而请问其起居安否。《大智度论》卷十载有二种问讯法:若言是否少恼少患,称为问讯身;若言安乐否,称为问讯心。至后世的问讯,仅为合掌低头。
一般所行的问讯法,是以两手相属,曲腰至膝,操手下去,结手印上来,两手拱齐眉,再合掌至胸前。我国佛教徒多于拜佛将结束时,以问讯作结。
今义:单纯询问,打听的意思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河中石兽》总结,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
古今异义如下:
1.耳:古义:罢了。例句:渐沉渐深耳 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2.物理:古义:客zhi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例句:尔辈不能究物理 ;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
3.并:古义:一起 。 例句: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4.阅:古义:经历 例句:阅十余岁。 今义:阅读
5.是:代词 ,此,这。 例句:是非木柿 。 今义:判断词 是
6.盖:古义:发语词,因为。 例句: 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7.但:古义:但,只。 例句: 但知其一。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8.求:古义:寻找。例句:求石兽于水中。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9.已:古义:停止。例句:转转不已。今义:已经
一词多义如下:
1.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去,距离
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2.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成为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 是
为其来也 在
3.临:临崩寄臣以大事。——诸葛亮《出师表》。靠近,逼近(多用于上对下,强对弱)
临溪而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
东临碣石(山名),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到,至。
执策而临之。——唐·韩愈《杂说》。 面对(上对下,尊对卑)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4.乃:乃石性坚重——《河中石兽》。而,又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是,就是,原来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竟然。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这样,如此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你,你的
通假字如下:
1.钯:通“耙”,耕地的农具。
2.求之下流,固颠 . “颠”通“癫”,“疯狂”。
以上就是问题的全部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