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快速复述别人的话
八个步骤教你快速取得对方的信任?
八个步骤教你快速取得对方的信任?
01
时刻倾听
强迫自己倾听并复述对方的意思。理解对方想要表达什么。如果对方听到你的复述后没有说“是的,就是这样,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你没有在真正地倾听。
02
真正地感同身受
倾听和复述使对方知道你听进了他们刚刚说过的话。但是你是否正确地理解了他们?对方会一直对此有所怀疑,直到他们看到你表现出某种形式的感同身受。你不需要同意对方所说的每一句话,但是你必须全面理解他的意思。
03
注意对方的感受
这完全是一种情绪技巧,使用起来不消一刻,回报却立竿见影。唯一的不利之处是用起来感觉有点冒险,但是风险远远没我们想象的大。
04
分享议程
在这份清单中,我们找不到比分享议程更简单的技巧。它也许不会产生最大的回报,但确实是做起来最简单的事情。
05
拜托,请说出你的观点
在完全确信某个想法或观点前贸然把它说出来的确感觉非常冒险,因为它把个人暴露在犯错的风险之中。但事实上,我们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对对方来说是极有帮助的,哪怕最后我们的观点被否定,甚至证明是错误的!
06
关注专业外的其他领域
大多数人只研究关注与眼前这个项目有关的问题和信息。但是这样做,他们可能无法尽到自己对客户的另一种责任,那就是为客户指出各种可以进行改善的机会。那些愿意观察他们专业领域之外的事物,并且表现出由衷兴趣的人,会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客户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样的人更加在乎这份合作,因为他们确实也是如此。
07
善于提问
开放性的问题促使你放弃偏见,不论你的这种偏见是因为对方的身份还是因为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你的目的是要听到讲话者的真实想法。
08
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回复客户的电话
尽力在十分钟内回复来电,这是最能建立信任的行为。它表现出回电者有多么在乎电话另一头的那个人。
四年级复述课文的方法?
(一)、详细复述
详细复述要求学生基本忠实于原文风貌,用接近原文的语言,按照原文的顺序,详细、清楚、连贯地讲述出文章的内容其目的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详细复述要求学生对所复述的课文有较深的理解,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词语,熟悉一般的句子结构。
详细复述的方法是:
(1)阅读原文抓思路。阅读时,边读边思考,文章是按怎样的思路写下来的,重点情节是什么,以此来理解原文的内容和顺序,明确原文的重点,做好详细复述的准备。
(2)关键情节要记清。为了更好地进行详细复述,把文章关键性的情节既清楚又连贯地表达出来,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3)按课文表达要正确。详细复述不同于背书,它需要用自己的话是近似原文的叙述要体现复述线索于原文思路一致,复述中摘引的词句与原文重要的、关键性的词句一致。
如教学《嫦娥奔月》等一类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且情节曲折的故事性文章,就可以让学生将故事按以上方法进行详细复述。为节约时间,这种复述在课堂上可只让一两人示范讲,其余学生课后互相练习或回家后讲给别人听即可。为防止个别学生偷懒,老师也可抽查几人。
(二)、简要复述
简要复述又叫概括性复述。简要复述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重点内容,进行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讲述。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按课文的顺序,把课文的中的重要词句组织起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删去次要的、解释性、描述性部分。这种复述虽然不强调引用原文,但原文中的关键词句应当加以运用,还要防止主次不分,轻重倒置,三言两语和敷衍塞责。简要复述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简要复述的方法是:
(1)读懂课文,理清思路。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中心,把握文章的脉络。
(2)分清主次,把握要点。分清主次的标准是看课文各部分内容与中心的关系。
这种复述在课堂上应多做练习,多抽查几人,尽量照顾全面,逐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创造性复述
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使原文更加形象、生动、具体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的流利性。
创造性复述的方法是:
(1)变化体裁,创造复述
通常常见的体裁改变有:诗歌体可改为记叙体,说明体可改为童话体等。这种改变文体的复述最适合古诗教学。如《春夜喜雨》一诗中,诗人敏锐地抓住了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描摹。复述时,我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形式,着眼于雨的样子、大地的变化以及喜悦的心情等几个方面进行叙述性的复述。
(2)课本演绎,表演复述
这种表演性的复述比较适合篇幅长、故事性强的课文,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小舞台上常常有大发挥。如《草船借箭》一课,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生动,很适合表演性复述。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组合成小组,每组三个主要角色:诸葛亮、周瑜、鲁肃。要求学生把握住人物特点,然后根据人物特点在表演中恰当演绎出动作、语言、神态。还可以适当地想象,表演课本内没有提到的人物表现。可以想像,这种形式的表演学生是很乐意参与的,劲头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