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前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考研需要考本专业吗?

[更新]
·
·
分类:行业
3894 阅读

考研前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考研需要考本专业吗?

考研需要考本专业吗?

考研可以选择跨考,但是也有部分专业不接受跨专业,因其专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很强
什么是跨专业考研  跨专业考研是跟你之前在大学里面学的专业完全不一样甚至不搭边的。例如:本科学的是机械专业,想报考艺术专业、或者文学专业,这就是跨专业报考。而是否是跨专业考研,还是要看报考的院校是如何划分的,同学们就需要弄清楚报考院校的报考专业指南。
建议:1、新闻学、生物信息工程、社会学等综合性较强的专业非常欢迎考生报考,这类专业培养的就是复合型人才,所以这类专业可以放心选择。  
2、报考时,同学们需要先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这样考上的可能性才更大一些。  
3、可以选择跟本科专业相近的专业,如果跨度过大,那么相应的难度也就会过大,备考或者考上之后的学 都会非常吃力、困难种种。  
4、跨专业对于同学们的适应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同学们需要在考虑是否跨专业考研时把这些因素也考虑进去。如果基础不好,跨专业考研的时候可以选择好考的专业  
跨专业的要求和条件  一般学校是接受跨专业考研的,但是有的学校的专业例外,报名前一定记得先查询清楚想要报考的院校接不接受跨专业报考。  
有的专业不接受跨专业,因其专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很强
例如:1、一般不允许考医科,如果是具有相关领域中的工作经验的话,才具备报考资格; 2、一般不允许非语言类考生(如理科生)跨语言类专业。有的专业是接受跨专业,但须有一定的基础。总的来说,文科跨理科难度系数最高,反过来的话就相对容易一些了。  
跨专业考研需要怎么准备  既然选择跨专业报考,就需要做好准备。数学、英语、政治都是全国卷,只有专业课是学校自己出的。那么最大障碍就是专业课。所以同学们需要事先详细了解所报院校考哪一门专业课,指定专业课教材及相关 题有没有,专业课考几门等等。

2022年考研该怎么规划?

相信师姐,如果你有打算考研并且一战成硕,那么你一定要在寒假做好准备。因为留给你大块的时间只有寒假和明年的暑假!!
寒假其实不需要做太多,只需要搞清楚这4件事情即可!
1、作息计划
之所以把细节放在开端是因为好的作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对考研结果起到的作用十分大。别小看作息计划这个小细节,一个人的作息养成直接决定你对考研的投入有多大、能坚持多久,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好的作息计划 一个好身体考研成功。
网上的作息计划其实都很多,你可以根据前辈的经验整成自己的计划,不用起多早,熬夜多晚,只要是适合自己的节奏都可以,千万不要假努力自我感动。
2.制定计划
仪式感是需要的,但是不能过分苛求,可以将定计划作为仪式感。千万别在笔记时间等上刻意追求仪式感,有些小姑娘看到笔记有点乱了就要重新弄,笔记自己看得懂就行。还有些人做什么事情都要凑一个完整的时间点,现在七点45分,不中,我要等到整点再学习。不能有这种想法,有这种想法的话不觉得很矫情吗?你当结婚啊,要不等到哪天黄道吉日了再开始你的复习大业?
如何做规划定计划?每个人都是做着做着然后明白了适合自己的计划该怎么做。计划最好要有短期的和长期的,下面以我自己作为例子,我每天花在做第二天计划的时间就是每天晚上在自习室即将要回宿舍的前两分钟,用这个时间来定下第二天计划,阶段性计划另外说,有专门的计划本但是总体花在这上面的时间不会很长。
可以看得出来刚刚开始做计划的时候很乱,只有大概的第二天我要做什么,缺少长期规划。
很明显,渐渐得学会月计划,月总结。
暑假开启复习前一定要做好计划,视频课分配情况、每天时间规划、专业课分配情况等。暑假这两个月开启之前我还自己给每个月做晴雨表,每天结束一天的学习了回去之前给自己今天计划完成情况以及整个人精神状态评分,画上笑脸哭脸。
一个月时间总结一看你会发现,你只是自以为是自己很努力,你的晴雨表里面有很多哭脸。
总之,千万不要把过多时间花在计划上,但是它确实不可缺少,短期第二天的计划基本上每天都一样,什么时间点该复习什么科目了,只是内容不一样,所以每天花两分钟甚至一分钟就行。月计划在月末这一天吃完晚饭回自习室抽出半个小时总结和规划一下下个月就行。
3、资讯收集
这个不用多说,考研真的就是一场信息战。寒假的你一定要先确立好院校专业。尽早确定!!不要拖!不然会把时间延后到你的备考期间,这样会导致分心分神、烦躁不安。
确定院校专业后,你就开始了解院校专业的信息了,包括它的招生目录、招生简章、考什么内容、考研流程、参考书目、复习资料、真题收集。
其次把公共课考试科目和配套资料书准备好,重点开始复习英语科目,有考数学科目的也要兼顾。这部分的经验贴,我相信知乎也很多了。
最后,就是经验贴吸取了。找到自己目标院校的经验贴,找不到的适当延展到同类型的经验了解学长的成功和失败之处,看他们推荐的书目和方法,避免踩坑。
4、备考工具
关注相应的公众号、微博、知乎考研号,类型有老师、学长学姐、机构的。关闭有娱乐功能的app,虽然工具是很多,我建议是尽量精简、尽量同一个平台、尽量是有用的筛选。不然,你看着看着会被时间偷偷带走到非学习类别,越刷越爽不能自拔。
寒假是一个良好的知识储备期,提前备好优质的种子,等到明年冬天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