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培养自己审美能力的书 怎么提高美术功底和审美能力?

[更新]
·
·
分类:行业
4815 阅读

平面设计培养自己审美能力的书

怎么提高美术功底和审美能力?

怎么提高美术功底和审美能力?

怎样提高美术功底和审美能力?
看准专业老师真实水平,报他的课。结合书籍,对美术的理解。多观察生活大自然,投入思想和感情。
对事物的深刻细致的观察,反复的实践,不厌其烦的练习。对于一些世界名画,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入笔细微。
梵高的《吃土豆的人》结合生活。
《吃土豆的人》展现出贫苦的一家人劳作一天,晚餐桌上的主食却只有土豆而已。画中右手边的老妇人,生活的重压剥夺了她全部的生趣,她机械地倒着手中的咖啡,目光不与餐桌上的任何一个人交接;画中左手的中年男子,他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对面的母亲,似乎为自己的胃口充满了负罪感。昏黄的灯光下,围坐在餐桌边的一家人眼中却仍然透露出饥渴的神情,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们似乎在静静地诉说着他们的哀伤……。
如何提高审美能力?
要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了解艺术本身,利用一些导读书籍来寻找自己的审美观点,多看一些前沿的艺术展会对你有帮助的。

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反应生活!美源于生活,善于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多看好的艺术品,好的文艺作品,结交优秀的艺术人士,学习其优点等。提高并不是很快见效的,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以及沉淀、总结。

如果你喜欢美术,那就去画去创作,多次反复练习思考,每个人对事物都有不同理解,把自己真实的感受表现出来人人都有可能是艺术家。
通过大量学习,积累和大量的观看原作可以不断提高理解艺术作品的能力。审美是很主观的,艺术家通过所见描绘世界,人类的知觉是多样的,每个人看到的也是自己的世界,只能说每个人对事物的审美不同。

世界读书日,有哪些关于艺术的书籍推荐呢?

《画在人心的苦闷上》
这本书的作者李宗陶,里面收录了他采访的一些大咖艺术家的访谈。像李安导演,张晓刚,徐冰,毛焰,罗中立,刘晓东等。我看这本书的时候西方艺术可能了解比较多,对于中国现当代美术只是说看过一些名家的作品眼熟而已。阅读后我再去看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更能去理解他们创作时想表达的东西。
书里写到很多艺术家的一些生活状态,印象深刻的一个是它里面写朱新建。画家朱新建老先生非常喜欢喝可乐,因为碳酸对牙齿的腐蚀比较大,所以他的牙掉了几颗,他就说他觉得这个社会应该对于一些不好的或者一些颓废的东西,要有一些包容,比如说这个咖啡或者可乐可能没有白开水那么健康,但它能带来快乐。是不是活的很潇洒任性?
我觉得我喜欢艺术,想了解更多艺术家和他们作品的原因,里面就有一部分是他们怎么突破大众平庸的想象力去表达。这本书最好的阅读方式是看一篇艺术家的访谈,再去看他的作品,你就会觉得这些艺术家会更加的鲜活,会有和以前看的时候不一样的发现。
《亲爱的提奥》
封面上的副标题写了是梵高的自传,事实上它是梵高和他的弟弟提奥一个通信集, 可以看到,1890年的7月他生命最后的时间的生活。提奥一直在资助他的哥哥,通过梳理这些通信,可以一直看到梵高在跟他弟弟说,「我最近画了几幅画,但是我没有钱了, 我的钱都拿去买颜料了,你能再借点钱给我吗?我保证我一定会成功的。」一直陷入这种循环中,你可以想象梵高当时的挣扎, 看到他一直在陷入一种迷茫孤独。他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失败的,画作不被认可,身体饱受疾病。 其实他的一生都在和这些东西抗争。
我曾经去过法国的阿尔勒小镇,就是梵高的最后几年在疗养院的那个所在地。当时从他的房间看出去, 有一大片麦田。从疗养院走出去之后的就是那出现过在他画里的橄榄树。当时我站在夏天的阳光下,看着那橄榄树,就像穿越了一样,好像我就是梵高,站在那里被绝望吞噬。
梵高的生平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有点像知道结局的小说一样,跟着他,通过他自己的讲述,更加触动他的内心。我读的时候会读几页暂停一下,觉得太难过了,要停下来去哭一哭。也会为他在心里欢呼,比如说他遇到了爱情,或者是今天的天气很好,太阳很好,今天画了一幅画就是他自己很满意的画, 或者是他对景色的一些描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梵高他的文字也很好,里面还有他对其他艺术家一些看法,提香,安格尔等。读完了以后会觉得梵高的一生悲惨却又绚烂,绚烂的是他坚持绘画,内心的富足。他关怀寄予他眼里穷人。他被关注最多可能都是他,晚期的作品就像星空,他的自画像。读过他从头到尾的人生可能你会去关注一下他早期的一些作品。 绘画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你第一次看星空或者向日葵,你不知道梵高是谁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色彩很好看,或者说很抽象, 你的评价就是仅此而已。但是当你了解了他了以后再去看这幅画你就会觉得不一样,他的星空诗好像着了火一样,他的向日葵是那么的热烈。读完这本书 再回头去看,他的一些作品可能又不一样,更加深刻更加鲜活的去理解这个作品,他所在的时代。
《艺术通史》
书名为艺术通史,非常符合他的内容, 它覆盖的艺术类别广,那么他对某一个流派的讲解并不是那么深, 如果对某一个风格觉得自己很喜欢或者某一幅画觉得很喜欢,那就可以继续的去找其他的东西来研究。比如说你去看了一个展,展出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作品, 你就可以看一下它对这个时期绘画等作品的讲解, 可以让你更加好的去理解一些作品和这本书。它把每个时期发生了什么做成了时间轴,你可以清晰得一目了然看得到。比如说前拉菲尔派,在这一段时间,在19世纪这个时候,那它同期可能又有其他不同的派别,或者这个时间上的重合和,看到一个艺术史的脉络。
这本你可以用来当作工作书,少量多次的去翻看, 结合自己平时看的一些展览和 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艺术, 翻一翻, 查一查,多结合一下,那我觉得可能会效果更好,更加利于你去理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