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适能课程在哪里
儿童体适能应该上多久?
儿童体适能应该上多久?
体适能训练和时间没有太大的关系,儿童难以适应强度大时间久的体适能训练。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安排体适能训练时间即可。
体适能训练的内容和孩子处于哪个年龄阶段有很大的关系,如下所示:
2岁的幼儿能独立完成很多基本动作,但协调性不够。
3岁幼儿身体动作比之前协调了,但分开协调能力不够,如上下楼鼓励孩子模仿大人一只脚一只脚前进。
4岁幼儿已经开始学会细节动作了,家长可以教孩子使用工具制作剪贴。
再大一点的孩子细节和协调就没有问题了,可以尝试让孩子参与具有安全性的活动。
青少年体适能未来发展状况如何?
青少年体适能训练在我国确实还处于初级阶段体适能的概念虽然是舶来品,但在专业领域很早就已经被提出,但并不被大众所熟知。而青少年体适能的概念是近几年才被提出,若没有近两三年各类培训机构开疆扩土,恐怕对它知道并理解的人会更少。在专业领域,体适能被单独分化出来训练的时间并不长。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绝大部分项目的国家队都没有单独的体能教练,最多一个主教练加个助理教练从技术到体能到战术等等一锅端。目前的国家队一般都配备了专门的体能教练,但很多都是田径教练转体能教练。很多地方队甚至现在都还没有体能教练。国内大部分体院都是近两年才设置体能训练专业,在此之前体适能的教学内容经常分散在田径、力量训练法、体操等课程中。接受过专业学习,基本功扎实的教练人才也是近两年才开始涌现,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而国内主流的社会培训机构大家知道的,一个外行参加一周短期培训就能上岗,着实令那些经过十多年专业训练,上了四年体育大学的体育生汗颜。青少年体适能的教练资格更没有任何权威认证,各类培训机构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家长对孩子参加体适能训练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很多家长是抱着让孩子找个地方玩的心态加入进来的,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系统的规划,导致参加训练的粘性不强。各类机构迫于经营压力,重营销轻内容,更无异于饮鸩止渴。不过观察可见很多家长的观念还是在逐渐转变的,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身体的重要性,以及青少年参加身体训练的重要性。青少年体适能现阶段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前文提到目前家长对体适能概念的认识不深,其根源还是在于体育在人们思想中的重要性不强。很多机构的续费率很低,需要花很大精力开发新生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机构的发展。前文也提到了目前行业内没有权威的资质认证,教练水平参差不齐,课程内容不够科学化和系统化,吸引力不大。家长和生源粘性不强,经常是在这个机构玩也行,换个地方玩也不差的状态。前期投入巨大,后期经营压力更大。目前各类机构主要选址在人流密集的商场、小区、学校周边等。由于涉及到安全性和专业性,以及经营面积较大,机构前期涉及的装修、房租等投入势必会很大。体育又属于劳务密集型行业,后期运营的房租、人工等压力也非常大。靠自有资金规模化发展困难重重。教育改革增加体育学科比重。各地相继推出中考改革,加大体育成绩占比。这对国家和民族振兴无疑是项重要举措,但对青少年体适能机构的发展将会是把双刃剑。校外机构与学校有可能互补,也有可能竞争,这还需看各地改革的结果。青少年体适能未来发展的建议青少年体适能往后发展并不难,难的是机构的发展。振兴体育是国家和民族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改革的过程就能看出来,体育学科的比重逐渐加大,学校体育的开展日趋重要。体育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已经在发生重大调整,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适能训练将会是贯穿始终的。各类机构应该抓住大势,与学校积极展开合作,形成良性互补的状态,共同推进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继续深入理念推广,转变家长观念和心态。孩子们的天性都是好动的,生源永远都会有,机构极需要通过各类手段让家长转变观念,形成主动的、有规划的、有目的性的让孩子参加体适能训练。这样会极大的增加生源粘性,一定程度上减轻运营压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在缺少权威资质认证的情况下,机构应该多组织向专家学习,多组织内训,多组织机构间交流学习,多吸纳体适能训练发达国家的手段和理念,逐步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和训练水平。要有专业的团队打造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有趣的、深受青少年和家长喜欢的课程,并形成规模化和标准化。各类机构应该适时尝试转型发展。体适能训练本身就是综合性的全面发展身体的训练。虽然训练内容和手段变化多端且有趣,非常吸引青少年,但也常常带给家长练了半天什么也没学到的错觉。身体素质的提高不能带给家长直观的感受,更不能满足家长功利性的心态。因此建议体适能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以此来丰富课程体系和内容。青少年一般不建议过早接触专项训练,但适时的基础训练既不会过早为孩子定型,还可以满足家长的虚荣心,何乐而不为呢?以上部分内容并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持,仅凭个人亲身经历和观察所得,有不准确的地方还请见谅。大家如果有精确的行业数据,我们还可以拿来继续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