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设定的五个步骤
在写作中如何构思故事情节?
在写作中如何构思故事情节?
在以往的各类创作中,多数创作者习惯将“主题先行”的概念作为原则,甚至视为创作规律,即表达主题起到决定和统领作用,
如果对素材的处理方式,过于偏重主题, 让其余元素与环节全部围绕主题来进行展开,
往往会使得某些类型创作在有机性、以及生动性方面稍显牵强、不够深入,无法更有效的彰显独特叙事魅力,也难以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原因是什么?
没有生动、深刻、活灵活现、富有生命力的人物。人物有了,情感、情绪、气质、动机自然也有了。
从而自人物身上催生和延伸出矛盾、情节,甚至叙事结构、思想主题则顺理成章。
在一个主题鲜明、逻辑缜密、线索清晰、叙事得当、情节合理推进的作品中,无论是作为蓝本的文字,还是呈现本身,都一定含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独特丰富的角色,
从而使得观众对围绕剧中人物所发生的故事情节都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相应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互动。
那么我们的问题就来了:如何塑造一个能推进剧情又富有生命力的人物呢?
人物两字,顾名思义,其实并不需额外解释,但在创作领域,人物则是写作中的诸多元素环节中属于核心地位的要素。
人物即里外两个大环节。
人物的有效塑造和设计,通常需要经过若干重要技术环节,确切的说是以下这几个策略性方面。
外形与面貌
这一点对小说来讲,需要用足够的文字来描摹和叙述,犹如素描似的文字笔法来勾勒出一个人物的形象与外部特征。
而人物创作,属于一项综合性呈现,最终的效果是群策群力,人物最初的文字设计,文字只占一小不分,即在外形面貌上做一个大致方向性的概括而已。
除非是特型人物,或者说外形面貌极端异常的人 物,则需要就此作出细致的描述。
性格和特质
即一个人接人待物的态度,对周遭的看法,以及与外界形成互动反应的个性心理特征。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
一旦人物性格做到位,角色在特定的情境下就会做出合理的反应,有相应的心理和思维活动,产生欲望动机,其行动逻辑又有效的彰显出人物相应的个性,形成一套凸显人物性格特质的贯穿线索。
即什么样的人干什么样的事,此话虽然通俗,但从狭义和广义相结合的角度,的确是涵盖了很准确的一种性格行为逻辑。所以,构思性格,发掘特质,梳理线索。
心理与精神
同性格和特质一样,这部分属于人物“软件”中的核心部分,即思想观念,心理活动,情感机制,以及精神修养。
这些内容属于比较形而上的隐性表现部分,纵使在小说中可以直接描写并揭示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
需往往代之以 人物外在的行为动机、对白,包括结合其处事方式来表达,创作中除非在人物小传里设计出相关内容,实际中,通常很少直接落实在大段文字上。
动作与语言
此处动作指人物行动和行为,属于人物心态的外化,受到心理支配,且能够引起情感反应。
语言则直观反应出人物说话的态势,同样可以是人物特质性的 鲜明印迹,其中包括对白与独白。
表现往往遵循“动作大于语言”的视觉机制,力图在语言篇幅上扩大其表现力,凸显语言艺术的叙事魅力,动作并不能大于语言,而必须辅助于语言,甚至适当的从属于语言。
但最终两者相辅相成的将一个人物的生动特点和盘托出。
前史和经历
人物前史属于塑造人物的重要必备条件,即使没有完全涉及到其中哪一部分的内容,没有直接描写到其中的某些方面,
但实际操作中也必须在构思时心知肚明,务必要将人物的来龙去脉清楚,这将起到完善与丰满人物的作用,
是人物个体历史脉络的一个梳理,可以算做人物属性的重要参考内容。
以上是对人物形象塑造一些简单的简介,其实啊,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人物塑造并不很难。
孩子想努力学习,但就是没有坚持的精神,怎么办呢?
孩子自己已经想努力学习,说明态度上没问题,但是不能坚持应该是在性格上有点懦弱,遇到困难想退缩,所以在学习上遇到阻力了就想放弃。
不如试着给一点奖励机制,取得阶段性进步就会给他一定的奖励。让孩子勇于克服困难,当一个一直不会的问题或者一个很不喜欢、学不好的学科突然感觉有点上道了,那时候的成就感会让他想一直努力下去的。
让孩子打开心扉,不懂的问题多请教老师和同学,多和同学讨论,如果家长能帮忙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