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与常绿植物的区别 落叶树和常青树的区别?

[更新]
·
·
分类:城市
2678 阅读

落叶与常绿植物的区别

落叶树和常青树的区别?

落叶树和常青树的区别?

常绿树是指春、夏季时,新叶发生后老叶才逐渐脱落,终年常绿的树种。常青树属于常年绿色植物,这类树木可以维持比较长的生长期的。
落叶树是指寒冷或干旱季节到来时,叶同时枯死脱落的树种。
落叶树之所以能够抗击冰雪严寒,是因为它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的根部。落叶树在秋冬季时会多数或全数落叶。常见的常青数有:香樟、雪松、大叶女贞、广玉兰、天竺桂、香橼、塔柏、龙柏、马尾松、榨木、南天竹、含笑、海桐、蚊母树、珊瑚树、石楠、枇杷树、杨梅树、洋紫荆、枸骨、大叶黄杨、山茶、厚皮香、胡颓子、夹竹桃、桂花、女贞、棕榈树。
常见的落叶树有:合欢、栾树、白腊、银杏、法桐、青桐、杜仲、榉树、朴树、柿树、枣树、红叶椿、千头椿、香椿、臭椿、垂柳、金丝柳、速生柳、落羽杉、池杉、水杉、(广、红、白)玉兰、乌桕、国槐、垂槐、刺槐、香花槐、马褂木、意杨、枫杨、苦楝、火炬,小桐子、麻风树、臭油桐,梧桐树,枫树等。

落叶植物与不落叶植物有何区别?

落叶植物,是植物学中一个常见名词,与常绿植物相对,在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叶片将完全脱落,枝干将变得光秃秃的没有叶子。落叶性出现的原因如季节及气候有明显关系。由于在秋冬季节温度一般较低,气候亦较干旱及易有缺水情况,致使植物生长停止,叶全部脱落,于翌年再长出嫩叶。 除了于热带及部分温带地区生长的物种较多为常绿性外,其余植物皆为落叶性或半落叶性。半落叶性表示植物同样受秋冬季节气候影响导致生长抑缓,其叶则有部分脱落。
不落叶植物,这类植物的叶子是分期脱落而不是集中脱落,如松、柏、杉等严格地说,并且在不停地生长出新叶来补充落叶,因此植株上总是保持有较多数量的叶片而呈现常绿状态,应该叫常绿植物而不是不落叶植物

怎样区分植物的叶、茎和根?

植物的根系主要有几个功能,固定植物、吸收水份和吸收矿物质、储藏养分。茎是着生支撑叶花芽的器官。所以,通常区分根与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于根无芽,根茎有芽。
根不会长叶,既没有节和节间,也没有芽。根是植物体重要的器官之一,通常它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由许多条根组成的“根系”来完成任务。其中一部分根系直接由胚胎发育而成,称为“主根”;另一部分根系来自于主根的分枝,称为“侧根”。
此外,受外界因素影响,植物的茎或者叶上也会长出根来,这种称为“不定根”。常见的根系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主根和侧根可以明显区分,称为“直根系”,常见的直根系植物包括银杏、雪松、蒲公英等;另一类主根和侧根很难区分开来,名为“须根系”,小麦、水稻、玉米、水仙等的根系均属于这一类。
除了常见的形态,为了适应特殊的需求,植物的主根、侧根和不定根在形态上都可能发生变化(植物学名词叫“变态”),从而造就了现在千奇百怪的根。比如“贮藏根”,为了完成贮藏营养物质的任务,它牺牲了曾经纤细的体型,变得肉嘟嘟、圆滚滚。其中,由主根膨大而成的叫肉质直根,如萝卜、胡萝卜;由侧根或不定根膨大而成的叫块根,如番薯、大丽花。
再比如“气生根”,这就是一个不安定分子,它厌倦了地下的黑暗,露出地面、在空气中生长。虽然气生根不是那么循规蹈矩,可是却非常敬业,可以承担很多种工作:有些气生根可以支撑植物体、防止倒伏,称为“支柱根”,著名的“独木成林”景观就是支柱根的杰作;有些气生根变成了植物的“脚”,帮助其进行攀援活动,称为“攀援根”,常见的常春藤、凌霄花所具有的就是攀援根;还有些气生根承担了呼吸的功能,又被称为“呼吸根”,比如生长于溪塘边的落羽杉,地下根系常被水淹,根呼吸困难,于是向上长出许多呼吸根,来帮助呼吸。
还有些根不乐意自己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而是想捡现成的便宜,它们的不定根变成吸器,从被寄生的植物体内吸取水分和养分。这样的根叫寄生根。根除了会变态,还可能长瘤子,叫做“根瘤”。与人类的瘤相反,根瘤对植物是有益的。因为,根瘤是根与具有固氮作用的细菌(如根瘤菌或某些放线菌)共同生活的产物,由于这些细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以使植物得到充分的氮素供应,有利于植物适应贫瘠的土壤条件。最常见的根瘤见于豆科植物的根上,种过豆子的朋友可能对豆子上的根瘤印象很深。
还有些根喜欢与真菌生活在一起,形成菌根。外形上,有些菌根其真菌的菌丝包在植物根的外面形成菌套。兰科植物具有内生菌根,真菌常常侵入根内部而形成特殊的层。兰科植物的种子萌发,若没有菌根真菌共生,则不能成苗;杜鹃科植物若没有菌根真菌的共生植物就会发育不良。
而茎的变化就更为千奇百怪了,要想辨识出变化多端的茎,让它们和根区分开来,我们就要弄清楚茎的特点,那就是:茎上有节和节间(不明白的想想竹子),节处有叶或叶痕(叶脱落后,茎上留下着生叶柄的痕迹),叶腋有芽。
就常见茎而言,多数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称为“直立茎”;有些茎通过缠绕或者攀附在别的物体上向上生长,分别被称为“缠绕茎”(如牵牛菟丝子)和“攀缘茎”(如葡萄);还有些茎放弃了向上生长,平卧地面,向四围生长,被称为“匍匐茎”(节上生有不定根,如草莓)和“平卧茎”(节上不生根,如地锦)。
有一部分茎,为了顾全大局,牺牲自我,常年生活于漆黑的地下,称为地下茎。地下茎经常承担的工作是贮存养分,很多都是我们喜闻乐见的食材。地下茎中,有一类从外形上看与根非常相似,称为“根状茎”。但由于其具有明显的节与节间,还是很容易与根区分开来。著名的竹鞭和莲藕就属于根状茎。还有一类长得矮矮肥肥,与块根长得非常相似,同样可以储存丰富的养分,称为“块茎”。人们常吃的马铃薯就是块茎的代表。至于如何区分块茎和块根呢?以马铃薯和番薯为例,有芽的是块茎,没有芽的就是块根。
至于我们吃的洋葱、赏的水仙花、石蒜的球,有个统一的名字叫“鳞茎”。鳞茎实际上是由包裹在中心短粗的茎和茎的外部许多层鳞片状叶子共同组成。鳞茎可以活多年,且单保留鳞茎就可发育出新的一株植物,是植物顺利度过寒冷冬天的一种适应手段。
另外,植物地下茎末端肥大变成球状的部分,叫做“球茎”。可以做马蹄糕的马蹄(又叫荸荠)就是球茎,它具有鲜明的茎的特征:芽集生在球茎顶端,有明显的节,节上生有膜质的鳞叶(球茎上褐色膜状物,是退化变形的叶)和少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