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的途径有哪些 论文在哪里查找?

[更新]
·
·
分类:行业
3340 阅读

学术论文投稿的途径有哪些

论文在哪里查找?

论文在哪里查找?

可以上五大数据库查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龙源期刊网,根据杂志收录的网站不同进行查询。
ISSN和CN双编号齐全,可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找到相应期刊。ISSN号称国际标准刊号,标有国际识别码,是国内外发行的正式出版物。CN是由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正式刊号ISSN发行出版物必须获得独特的CN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满足以上条件,该出版物可在新闻出版总署的网站查询。

发表论文怎么投稿?投给谁?

论文完成后,如何投稿和选取拟投期刊,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首先,撰写的中文论文可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英文论文可通过web of science等),筛选出与已完成论文相关的文献,基于筛选出的文献所属期刊,确定已完成论文的拟投期刊。
其次,确定拟投期刊后,可通过进去期刊官网,选取投稿方式,主要包括网上提交、邮件发送以及纸质版邮寄。
最后,国内国外均有对期刊的评价体系,例如:国内分为南大核心期刊(cssci)、北大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等。可依据已写论文的质量,选取适宜的期刊。国际则包括sci、ssci、ei等。
除此之外,还包括各类会议论文,通常会议主办方会发布相应的公告及投稿说明。

投给杂志社

投互联网,比如头条。

投给报刋杂志出板社

为什么在国内的一些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不是获取稿费而要倒贴钱呢?

这很简单啊,是市场形势决定的。当供过于求的时候就形成了买方市场,即购买者有了定价权力。这里的供应方可以看做是论文作者,购买方是期刊的出版者。为什么会供过于求呢?
上世纪末的时候,其实所谓“量化学术评价”还只在美国等实行,很多英式大学和英联邦大学还没有强调这些,包括我国的大学其实也没有大规模引进。记得当年我的母校新加坡国立大学还是英式的教学氛围,即教授寥寥无几、下面只有副教授和讲师两档,可以在一个较宽松的环境里搞研究,不搞研究去走教学路线也是可以的。而且职位比较稳定,报酬又不错,所以大学里简直是天堂。
千禧年后,我们大学换了个校长,即抢了自己学生老婆的施春风先生,大刀阔斧的开始推行量化评价加上终身教职tenure制度,原先的讲师率先通过评估决定是成为副教授(大AP)还是助理教授(小AP)。然后没拿到tenure的就开始了苦逼的追求论文之路,3年一评,最多两任,6年后不能拿到tenure就走人。
这下好了,各系都先后针对教职人员升职以及学生获得学位制定了论文发表的要求。因为新加坡是个弹丸之地,本身没什么国内期刊,眼光又高,所以学生只能去投国际期刊。拿博士举例,如果一类国际期刊发一篇full paper基本毕业没问题了,如果是二类的发个三篇也可以了,三类及以下的发再多也不算。同样的论文对导师来说也值钱啊,但第一作者只有一个怎么办?于是很贴心的规定第二作者也算数,于是导师学生皆大欢喜了。
不光新加坡如此,世界各国在近二十年来都是量化评价大行其道,导致对论文发表的需求迅猛增长。同时好的居于水平中上部的学术期刊却并没有怎么增多,也没有打算增加发行的频率,比如将双月刊变成单月刊什么的。为啥?因为第一要从大量投稿中选出代表高水平的论文费时费力,过程漫长;第二必须维持物以稀为贵的势头,保持高水准,不然差的文章一多,平均的影响因子就降低了,说不定哪天就降级了呢。
两边一比较,就能看出买方的强势了吧?能给你登出来就算对得起你了,还想要稿费?还想不付版面费?你不来登,大把的人排着队等着呢!而且不光是收作者的钱,连论文的版权也一并收走了,今后再版、在线付费阅读的收入,不好意思作者都是一毛钱没有得分。
当然作者也不是自己掏腰包,或者说大部分不是。一般这种论文都是基于某某项目课题,经费来自政府或赞助机构,在立项的时候论文发表费用会列到预算里。等真要发文章的时候,就从项目经费里支出好了。所以最后皆大欢喜,出版社有东西出版还有收入、学生发了论文可以毕业、老师发了论文可以升职、项目组发了论文可以交差、学校在论文发表数量上可以加分。全都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