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中常见的100个错误 公文系统常见故障处理办法?

[更新]
·
·
分类:行业
2796 阅读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100个错误

公文系统常见故障处理办法?

公文系统常见故障处理办法?

(一) 报送要件不规范。部门报送文稿缺少要件, 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起草文稿的依据不充分, 政策要点的拟定、调研及论证情况不完备,部门会签意见吸纳不全, 没有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等。可采取制发“公文审核明白纸” 等方式, 将部门代拟文稿有关要求、报送要件、公文审核时限及环节、不予发文情况等一并告知文稿代拟部门, 明确文稿收办条件。要件不齐全的应予以退办。
(二) 会签意见不一致。在审核会签情况时, 可能存在某个部门的意见部分吸纳或没有吸纳, 甚至没有征求涉及部门意见等情况, 这就要求文稿代拟部门进一步完善会签程序。对于部分吸纳或没有吸纳的意见, 文稿代拟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充分沟通, 列出依据, 力求达成一致意见, 如确实达不成一致意见, 需报政府领导裁定; 如没有征求涉及部门意见, 文稿代拟部门须进一步对文稿进行梳理, 凡涉及相关部门职责的, 须充分征求意见。
(三) 文稿内容把握不准。文稿内容方面,除宏观上存在政策措施、具体要求与上级部署不相符, 微观上标点符号、地名、用词用句等不规范两种情形外, 最多的是文字表述不严密、不简练等问题。为此, 在文稿审核过程中就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对上级文件、全市重大工作及情况的了解学习, 确保用词、用句符合上级要求和工作实际; 遇到拗口或不易理解的语句, 及时与部门沟通, 确保公文语言通俗易懂; 文稿中对于同一事物的提法应保持前后一致。二是文稿修改后, 要与部门仔细沟通修改意见, 最好当面沟通, 与部门拟稿人员商议形成一致意见; 如存在分歧, 应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 在确保沟通顺畅的前提下, 增进彼此互相认可; 对于需要部门核实、再次征求意见的, 应做好标注; 文稿付印前, 文稿代拟部门要校对核稿, 确保文稿不出现错别字等硬伤。

公文中通知、通报、通告、公告有什么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第二,公告、通告的区别:
公告与通告是行政公文中颇具相似性的两个文种。
从内容上说,两者都是起告知作用的知照性公文;从形式上说,两者都是公开发布的周知性公文。正因如此,所以两个文种常被混用,多数情况是把通告的内容冠以公告的文种。为避免发生类似错误,有必要对它们加以区别。公告与通告的使用区别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制发机关。公告的制发机关都是层次级别较高的,尤其是最高层的国家机关及其职能部门;通告的制发机关则没有严格的层级限制,经常使用通告的是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
二是发布事项。公告所发布的事项是国内外人士普遍关注、有必要让海外人士了解的重大事项和法定事项;通告所发布的事项则属于有关职能部门对负有责任进行管理的社会某一方面工作作出规定和安排的一般业务事项。
三是发布范围。公告所宣布的事项既然是让国内外人士了解的,就必须面向国内外发布;通告只是公布对社会某一方面工作的规定和安排,以利于相关人士的了解与遵守,所以其发布仅限于国内与此相关的一定范围。
四是发布方式。公告与通告虽都是公开发布、一体周知的公文文种,但在发布途径与方式上也有不同。公告是采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方便快捷、波及面广的媒体来发布;通告也可使用这些媒体,但还可以利用发布范围相对较小、更易于引起相关范围人士注意的公开张贴、悬挂、下发等形式。
五是发布目的。公告固然也有要求遵守的,但一般来说,公告以发布事项、传达信息,让人知为直接目的;通告虽有单纯知照性的,但多是公布事项让人遵守的,即主要目的在于要求阅文者知且行。手把手教你成为公文写作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