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刊提升方案
企业如何做好日常新闻公关传播?
企业如何做好日常新闻公关传播?
这个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
线下做好员工宣导,小企业的话早晚会就可以搞定,大企业就复杂一点,宣导墙,内刊,内部微信群,有奖推广等!
线上做好企业软文,可以发布到企业网站,公众平台,博客,还可以花一点费用发布到各大新闻平台,论坛,报纸等!
公司经常需要内刊,作为一个程序员需要如何提高自己的内刊水平和必备技巧?
作为一名内刊编辑,许多作者给我投稿时,都会在稿子末端谦虚地写上“请老师斧正”的字样,每当看到这样的稿子,我都觉得很温馨。 由于内刊与机关刊物不同,投稿人多为草根,其作品与科班出身的作者相比,质量有天壤之别,要提升内刊的档次与质量,内刊编辑就得花很多功夫去修改稿子。以前,我也想过自己去机关刊物上摘录一些好文章放在内刊中,这样自己不会那么累,还能腾出更多的时间用在别的工作上。可是转念一想,一本内刊不仅是企业员工信息交流、锻炼写作的平台,也是老板给到员工的另外一种福利,每千字一百元的稿费可以让职工作者高兴好长一段时间。还有就是,给我投稿的作者大多是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能在加班加点后,回到家写一篇稿,也是不容易的事情,要不是对文字多少有点兴趣,即使稿费再高,也未必会勤于动笔。 想到这些,我坚持用员工的稿子, 从标点符号、错别字、语句不通顺到取材的切入点、文章的总体结构……我都很细心地一一修改。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作者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提升内刊的总体质量。 编辑工作,常被人们赞誉“为他人作嫁衣”,是一个默默无闻、乏名少利的行当,但在现代文明社会的文化事业中,又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无论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文化宣传和精神支柱。内部刊物不像机关刊物那样分工明细,内刊编辑往往要将约稿、组稿、编审、设计、排版、策划……等一揽子工作全部做完,因此,有人戏称“内刊”为“累刊”。但无论多累,都应重视内刊的文章质量,勤于修改职工投来的稿子。 内刊作者,重在培训 戏称“累刊”并非空穴来风。要想将内刊做得轻松一些,那就是定期举办写作培训,不定期开展创作交流等活动,只有作者的写作水平提升了,需要修改的稿件才会减少。 内刊作者的文学底子薄,基础差,极少甚至没有经过写作知识的专业培训,所写的文稿均有语句不通、词不达意、结构混乱、文不对题、松散冗长等弊病,诸如标点符号用错、错别字多等问题更是接踵而至,令人应接不暇,往往一篇文章看一半就没兴趣继续读下去。鉴于此,我将编审工作由“改稿”逐渐转向“培训”。 首先是利用内刊平台组织进行培训和创作交流。在内刊上开辟了“写作漫谈”和“十分钟课堂”等栏目。将名家的写作经验摘登在“写作漫谈”栏目里把职工写的有代表性的稿子,修改前后的两种“面孔”同时刊登在“十分钟课堂”一栏,让职工学习自己写的文章那些地方有修改,那些地方需要加强。这种无声的培训很快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次是实体培训。把所有通讯员召集到一起,由培训老师将课件制作成PPT,当面向通讯员进行讲解。从写作入门、如何选材到创作要领、提升用稿率等有步骤地系统培训。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培训结束后将进行考试。 最后就是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我所在的广硕集团,下辖16家分公司,其中有5家分公司创办有自己的内刊,这5家分公司的职工人数均超过2000人,各自培养有一批通讯员队伍。作为总公司,不定期组织总公司的通讯员与分公司的通讯员们开展参与各类交流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写作水平的作用。 内刊稿源,力求稳定 由于内刊的稿源主要来自企业或行业内部职工的稿源,因此,要提升内刊文章的质量必须有一批稳定的写作者,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 由于是私营企业,内部职工的流动量是非常大的。在近两万职工的广硕集团,每月的离职率竟高达3%,也就是说每月有近600人离开,这辞职的人员中就有常给内刊投稿的写作者。而填补进厂的600人中未必就有爱好写作的职工。对此,企业内刊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去加强培训和鼓励职工写作外,还得尽可能留住欲辞职的职工。作为一名内刊编辑,作为一名企业文化的宣导工作者,我曾无数次到生产一线去做职工们的思想工作。或是平息员工间发生的矛盾,或是劝诫管理者们的粗暴管理……总之,以企业文化建设和公司的经营理念为突破口,纠正生产车间导致员工辞职的不良作风及行为。以此降低企业离职率,防范公司写作者流失。 稳定内刊写作队伍,不仅从控制离职率做起,还可以从专栏稿源抓起。譬如在内刊上开设的“环保安全”、“人事之窗”等栏目,无论职工流动率多高,相对应的部门都会定期向内刊投来稿件。不像广东东莞一家企业报,由于没有开设专栏,没有专栏作者,职工流动率高,导致稿件匮乏,不得不由编辑自己“操刀”,一本杂志虽笔名不同,但所有文章都出自编辑之手,内刊文章的风格也大致相同。这样的刊物其文章质量已降低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