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寿命没u盘长
现在的U盘和移动硬盘,长时间不使用不通电,里面的数据会不会丢失?如何安全保存?
现在的U盘和移动硬盘,长时间不使用不通电,里面的数据会不会丢失?如何安全保存?
很多人都想做这样一个实验:将U盘、机械硬盘、固态硬盘放入一个时间胶囊里,埋起来等若干年后看里面的数据还在不在。
Github前段时间有一个叫“尘封代码”的项目,将大量开源代码刻入胶片中,打包运向北极,准备在这个尘封的地带封存,等待后人的“考古挖掘”。
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会用胶片这种原始的方法呢?
迄今为止我们已知的信息载体有石头、贝壳、乌龟壳、骨头、绳子、铜、铁、竹简、丝绸、纸、磁盘、光盘、硬盘等等,存储时间最长的存储介质是石头,哪怕历经了千年还能从中嗅探到远古的气息。
我们都知道瞬间被深埋的生物体历经很长时间才有可能形成化石,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被压碎、腐烂或者严重风化,那么连成为化石的资格都没有。但即使是化石也会历经沧海桑田的时间巨变,渐渐地只能分辨出简单的外观形状。
实际上并没有存放几十年而不丢失一丁点数据现代化存储介质,东西总有坏的一天,不管你是一直用着,还是不用放在那里它都会有坏的一天。
机械硬盘、U盘、固态硬盘的寿命有所不同在正常通电使用的情况下,存储介质的使用寿命和循环使用的次数有关系。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并不会出现理想的生命轨迹线,而是会形成一条浴盆曲线。
浴盆曲线是指产品从投入到报废位置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其可靠性呈现一定的规律,呈现两头高,中间低,可以划分为早期故障期、偶然故障期、严重故障期。主要是一下三个方面导致:
1、出厂缺陷,几乎很快就会导致产品坏掉;
2、随机故障率,基本上是稳定的;
3、零部件磨损故障,使用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
机械硬盘的理论寿命大概有3万小时以上,网站服务器的硬盘3年左右就会寿终正寝,一般情况下使用用6~7年也不会有多大问题,但6年以后的存活率是特别低的。
机械硬盘主要由磁头、电机部分、盘片、电路板等组成,并且里面填充了惰性气体,是通过两面涂有磁性材料的盘片来存储数据,工作时会以每分钟7200转的速度高速旋转。
写入数据时,距离盘面3纳米的磁头会利用电磁铁,改变磁盘上磁性材料的极性来记录数据。
读取数据时,旁边的读取器可以识别磁性材料的不同极性,再还原成0或1。
从U盘的结构可以知道,U盘内的闪存的才是真正存储数据的介质,目前市面上的U盘使用的闪存均与固态硬盘内的闪存相似。
闪存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SLC(Single-Level Cell),1bit/cell,速度快寿命长,价格贵,约10万次擦写寿命。MLC(Multi-Level Cell),2bit/cell,速度一般寿命一般,价格一般,约3000-10000次擦写寿命。TLC(Triple-Level Cell),3bit/cell,也有闪存厂家叫8LC,速度慢寿命短,价格便宜,通常约500-1000次擦写寿命。SLC、MLC、TLC的差别是相当大,通常情况下厂家也不会将晶片种类标出来,而一些降级片常常用来制作U盘。这就直接导致了U盘的质量参差不齐,使用的寿命也参差不齐,有些人的U盘可能用好几年都还在用,有些人的U盘可能用几次就坏了。
闪存的基本存储单元是浮栅晶体管
浮栅被二氧化硅包裹,和上下绝缘,所以在断电时能够保存电子,当电子数量高于一个中间值时就表示0,低于中间值就表示1。
晶体管每次写入数据前都要先擦除,在P极加上一个电压,浮栅中原有的电子就会以为量子遂穿效应通过绝缘层被吸出来,让浮栅中的电子数量低于中间值,还原成1。
而写入0就需要在控制极加上一个电压,让电子穿越绝缘层再注回浮栅,这样电子数量高于中间值时就表示0。
机械硬盘断电后数据可以保持十年,但固态硬盘不行,固态硬盘存储的数据通常在断电一年后就会因为浮栅内的电子衰减而彻底丢失数据,固态硬盘里的数据丢了就是真的丢了,完全没有恢复的可能。
但使用体验上固态硬盘完胜机械硬盘,读写速度可以达到机械硬盘的十倍以上,机械硬盘也没有机械硬盘复杂的结构、笨重的身躯,所以固态硬盘工作时也更安静、更抗震。
而绝大多数的U盘,是用着用着就丢失或者损坏了。那些用了几年还在用的少之又少,更别提不用放几年看数据还在不在的问题。
总结现代的存储以几何级数的量级增长,U盘适合拷贝文件便携携带,机械硬盘适合备份数据、固态硬盘适合为系统/软件提速。但并没有那种存储方式可以做到100的安全,不管那一种文件,不管你是一直用,还是备份不用,都不能将重要的数据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是隔1~2年建议重新更换主存储或者重新进行备份。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
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固态硬盘和U盘有什么区别?
固态硬盘与U盘有什么分别:
第一,主控算法不一样,固态硬盘的速度数十倍的高于盘。
第二,寿命极大的延长。
第三,可以同时读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