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还是色散现象 彩虹发现者是谁?

[更新]
·
·
分类:城市
2383 阅读

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还是色散现象

彩虹发现者是谁?

彩虹发现者是谁?

第一位尝试解释彩虹现象的,大概是亚里斯多得。他提议说:彩虹是阳光经由云层的一种特别的反射,光线从固定的角度反射,造成了圆锥形的彩虹。亚里斯多得因此正确地解释虹的圆形形状,而且了解彩虹并不是位处天空中固定位置的实质物件,它是光线沿着各个方向而散射进观察者的眼裏。
彩虹光线和入射光线所形成的夹角,由培根(Roger Bacon)首次量出,他测出的角度是42°,次级虹则约高了8°。在今天,我们习惯由相反的方向起度量,以表出阳光方向的总改变,所以,主虹的角度是180减42,即138°,称之为彩虹角(rainbow angle),次级虹的角度则为130°。
在亚里斯多得的论证之后十七个世纪,彩虹的理论才有进一步的发展。1304年,德国神父希度力(Theodoric)否定了亚里斯多得的假想:彩虹是云中水滴的集体反射所造成的,他提议说,每一个水滴都可形成彩虹。进一步的,他拿了个放大的水滴──装满水的球形容器──以实验证明了他的看法,而且也画出了形成彩虹的各道光径。
希度力的发现给埋没了近三个世纪,一直到笛卡尔才又以相同的方法再发现。希度力和笛卡尔都指出,彩虹是由进入单个水滴而在内面反射的光线所合成的,次级虹则是两次内反射后的结果,由于每一次的反射总会造成光线的减弱,所以次级虹也就较主虹显得淡弱些。希度力和笛卡尔也注意到,沿着彩虹的角度范围内的每一个方向,祇能由实验球看到一种颜色,也就是,只有移动眼睛的位置,才会有新的色彩接着出现,希度力和笛卡尔就结论说,我们看到彩虹中的各种颜色,是由不同组的水滴所形成的。
就如希度力和笛卡尔所了解的,所有彩虹的特征,均可由光线通过单个水滴的情形来解释,所以决定彩虹性质的基本原理,即是控制光线在透明物质间运行的那些交互作用,也就是反射和折射。

雨天过后形成彩虹到底是原因是色散还是折射?

雨天过后形成彩虹的原因是色散,本质是光的折射。
雨后彩虹是太阳光穿透雨的颗粒时形成的。原本光是笔直行进的,但它也具有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折射的性质。因此太阳光在通过雨的颗粒时就会折射。此时,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所以七种颜色会很漂亮地排列起来。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