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拼音1-10课跟读
为什么一些一年级的学生就开始补课了?老师在课堂上在干什么?
为什么一些一年级的学生就开始补课了?老师在课堂上在干什么?
看了题目,看了评论说的都有一定的理。实际上思考问题的角度应该是为什么出现“补课”问题,这个问题是怎么出现的,老师有没有责任,家庭有没有责任,孩子有没有问题。有的说三年级现象,如果有这是谁造成的?孩子有问题是谁造成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呢?我们客观说老师都会教课,对所教的知识的重要性理解的有多深,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浮浅的认识引起多么大的后果知道吗?看看一年级的图形教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这里讲什么?怎么建立物体的立体概念,这与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怎么区别长方体正方体与圆柱体球体,这里必须讲的知识点是什么?讲了没有,也就是直线弧线,棱角的性质,这个没讲怎么认识物体的属性,怎么知道知识的能量,怎么引起孩子的创造力。球体没有直线,没有棱角怎么看都是弧线,这是球体爱滚动的原因那,老师教了吗?平面与立体是什么关系?平面是整体物体的部分,立体是物体的整体,这个关系教了吗?这是老师任务,我们思考问题就是找出出了问题的地方才能解决问题。再看看家庭,孩子的问题都是家庭有漏洞的,这一点我们应该认识到。看了题目看了评论,各说各的理,这种思维逻辑,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
孩子在学习中,要先认,还是先学拼音,有什么好的方法教呢,买了各种书和绘本?
谢邀。
根据我和孩子亲子阅读4年半的经验和看到的一些效果给您一些参考。
一、抓住敏感期先识字,识字方式从阅读和生活中获取
我家维尼4岁过半快5岁了,目前的识字量惊人,她已经可以完整地独立阅读一本绘本或1年级难度的桥梁书。
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个别不认识的字,一些形近字会混淆,这些问题在继续大量的阅读中逐渐地会得到解决。
(维尼在读的是《蒙施爷爷讲故事(第二辑)》中的一本,3-10岁适读)
但这些并不是在亲子阅读一开始的时候就马上带孩子进行识字的。
亲子阅读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识字,只能说,孩子从小养成了阅读习惯,文字和图画每天都进入视野,让文字真正地成为了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部分,孩子到了识字敏感期之后(大多孩子在4-7岁阶段进入识字敏感期),自然而然地文字查产生了兴趣,进而大量地识字。
识字敏感期的孩子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会主动指着文字问父母:这是什么,逐渐变成“这个字读什么”。
不论走到哪,都会主动去识别看到的文字。
有良好阅读基础的孩子,识字敏感期来得都比较早。
我比较崇尚对孩子智力方面的开发、知识技能的教育顺应孩子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从生活中抓住每个细节引导孩子,因为,任何知识技能,包括今后上小学要学的数学、任何一门外语、自然科学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最终都要应用到生活中去。
所以,在识字方面,孩子在生活中接触更多的首先是汉字,而不是拼音。
这样的话,孩子在识字敏感期中,看到文字就问“读什么”,日积月累就很自然地识字了。
二、拼音是工具的工具,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就可以根据语文教学改革大纲的要求,现在上小学的孩子学习汉字和拼音的顺序改为:先学汉字,后学拼音。
我认为这非常符合知识从生活中来,最后回归生活的需求。
因为文字是一种工具,孩子掌握这种工具来增长知识,学习更多的技能。
而拼音是工具的工具,我认为它的作用是辅助孩子来认字,而不能取代文字。
且中国汉字是象形字,孩子在6岁前是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文字的最初认知就是符号,利用图形的变形更为形象地认知文字,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汉字绘本中会有图形——甲骨文——金文——繁体字——简化字的逐一介绍,这就是利用图形带孩子让孩子对文字加深印象。
我们不能让孩子首先认识拼音的“音”,而忘记了汉字的“形”。
(我和维尼看过的一些汉字绘本)
在未来生活中,拼音能够起到的作用多用在查字典和打字输入,所以学好也有必要,但是没必要很夸张很焦虑地将它当成小学一年级孩子上学之后的难点和重点。
有的幼儿园在大班阶段就开始教孩子学习拼音,在上小学以前就已经把拼音学完了。
有的家长也反应,一年级入学之后,课程安排只用两周就把拼音讲完了,家长担心零基础的孩子跟不上。
掌握一个智力正常的、适龄的孩子,根据教学大纲的进度一步一步地认真听讲并学习,是可以跟得上的。
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从上学的那一刻开始就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即便是提前学习了拼音,孩子都会了,但是课上没有养成抓住40分钟认真听讲的习惯,即便家长暂时解决了拼音学习的焦虑,小学3年以后仍然会暴露短板,到时候还会出现新的焦虑。
三、相关主题图书可以选,但培养阅读习惯才是最终目的
如果父母实在担心孩子的拼音问题,提前给孩子读一读相关的绘本,对拼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是可以的,我推荐《魔法拼音国》这套书。
讲真,画风不算很赞,跟经典绘本的那种多样细腻的绘画风格没法比,不过实用性和趣味性还是很强的。
其中每本书都细致介绍了声母、韵母、他们组合到一起之后产生的神奇效果,也都是通过小故事来让孩子了解,不枯燥,也不会让孩子产生排斥的心理。
对于识字,很多孩子在幼儿园中班以后开始读《四五快读》这类书,说真的,我并不推荐。
因为我认为良好的阅读基础打底,孩子读过大量的优质绘本,到了幼小衔接阶段开始读桥梁书,识字是不成问题的,并不需要买这种为了识字而识字的书。
有的家长用这种类型的书当教材,每天强迫孩子识几个,读几个。如果孩子本来就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一上来就看这种识字书,反而更没兴趣,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也不如从心地往外地具备“内驱力”阅读来的效果好。
不过有的家长会说,我的方法她未必适用,因为孩子没有那么好的阅读基础,现在又急于增加识字量来应对小学阶段的学习,真的需要识字书,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推荐一套更为优质的识字书:《学前快读600字》。
插画是水墨中国风的,对于提升孩子的美商来讲,真的比《四五快读》这种书高出一大截,书的套装内容也比较丰富,有诗词有阅读,还有游戏书和游戏卡片,贴纸之类的激发孩子的兴趣。
来对比一下内页吧,这张图是《四五快读》:
这张图是《学前快读600字》:
这套书传递的理念也是:识字不是目的,而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才是目的。
所以,更多的还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吧,用适龄的绘本和桥梁书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因为,阅读基础是孩子今后很多学习能力的基础,孩子越到高年级,这项能力带给孩子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更多的分龄书单和主题书单可以在我的今日头条主页菜单中查询哈!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