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遇到挫折就放弃
5岁小孩很懒,胆小,爱哭,不学习,怎么办?
5岁小孩很懒,胆小,爱哭,不学习,怎么办?
5岁的小孩子很懒,胆小,爱哭,不学习这四方面,在家长的眼里就是十足的缺点和不足了,很多时候,家长会很头疼,自己越希望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可是孩子就偏偏地向反方向发展。那么,做为家长看到孩子这样表象的同时,就要细致地了解孩子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问题去让孩子改变。让孩子成为勤快、勇敢、乐观、爱学习的孩子。懒惰变勤快、胆小变勇敢、爱哭变乐观、不学习变爱学习,由负能量向正能量的方向发展。
月亮姐姐同家长们一起来分析这些原因:1、孩子为什么懒惰?
家长们是不是对我形容的下面场景比较熟悉:孩子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有些家长怕孩子摔倒,没等孩子走几步,就把孩子抱起来;当孩子想尝试自己吃饭的时候,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不干净弄脏衣服,没等孩子吃几口,就拿过饭碗给孩子喂饭;当孩子想帮你洗洗衣服、擦地、收拾物品的时候,有些家长以孩子捣乱为由,把孩子赶走、、、当孩子被家长一次两次的拒绝以后,第三次他们就没有想亲自动手的意识了,因为是家长把最好的教育契机给扼杀掉了。孩子懒惰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家长太“勤快”了,家长的勤快培养出了“懒惰”的孩子、家长的不放手培养出了“懒惰”的孩子、家长的包办培养出了“懒惰”的孩子、家长的呵护培养出了“懒惰”的孩子。
2、孩子为什么胆小?
不知道家长有没有注意到胆小的孩子基本都爱哭,我们先来说胆小。胆小的孩子,基本都是家庭中所有大人的被重视中心,属于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被家长呵护过度的那类孩子,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与外界接触很少,活动区域基本就是家里,孩子有一点磕磕碰碰,家长都表现得大惊小怪,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自由,使得孩子在活动时,心里压力过大,总担心发生意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总是恐吓孩子。例如:“你不好好睡觉,让警察把你带走。你不好好吃饭,大灰狼来咬你,你不听妈妈、爸爸话,就不要你了”等等类似的教育,都会让孩子很害怕和恐惧,孩子当时是按照家长的意愿做了,但是他们的心理一直存在这个阴影,警察会不会来?大灰狼会不会来?爸爸妈妈会不会不要我?
3、孩子为什么爱哭?
孩子爱哭,这就要认识一个词语“焦虑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幼儿期“焦虑症”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分离焦虑,特别是将孩子送到幼儿,孩子情绪极为烦躁、好哭泣或吵闹,适应力差,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陌生环境。对于孩子分离焦虑的症状,家长们认为自己孩子属于焦虑的特征,是不是孩子现在还没有和家长分床睡?还有一种孩子呢,是用哭来解决问题,例如,当孩子需要的东西没有实现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只要一哭,家长就会满足自己,屡试屡赢,所以,哭成了一些孩子“打败”父母的砝码,不管什么事情,是对是错,孩子就是用哭来解决问题。当家长第一次、第二次因为孩子哭闹而妥协时候,他们就不能在应对以后孩子变本加厉的哭闹了。
4、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
其实对5岁的孩子来说,这个年龄并没有进入到小学正规的义务教育阶段,而且有些孩子,比如说男孩就要比女孩子立事晚,对于学习这类东西,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还是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优秀的学习品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主,幼儿园这个阶段实际上就为孩子后续发展奠定基出的阶段,孩子现在不爱学习,要看看孩子接触的学习内容,是不是超出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范围,有很多家长在5岁左右开始报各种课后班,学习小学分的知识内容,孩子是根本不感兴趣的,这是违背孩子的生长发展和学习规律的,家长不必在起跑线阶段抢跑太早。
月亮姐姐为家长们分享几个解决问题的方法:1、让孩子变得勤快
家长要把孩子当成家庭中的一员,5岁的孩子已经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家长就要放开手脚让孩子成为一个能够自理的人。制定一个生活时间表,这个区别于学习时间表,生活时间表包含的内容是什么呢?收拾生活用品、学习用具、整理房间以及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他们懂得什么时间需要为自己服务,为家人服务。并结合孩子的表现,给予适当地表扬和奖励,即使孩子没有做好,家长也要支持孩子坚持做下去,而不是挑三捡四的找毛病。爱孩子需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最直接地方法就是尝试做一个“狠心”“懒惰”的家长,您的孩子就会远离“懒惰”。
2、让孩子变得勇敢
家长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比如男孩子就可以多领他们到室外、大自然中进行一些活动,爬山、踢球、跑步、游泳等,女孩子呢就可以多领她们参观小动物,如果家庭允许饲养小动物也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很多孩子最害怕的就是身上有毛的小动物,或者是多到亲戚家走动,让孩子给亲属唱歌跳舞表演节目、到小区里多活动多接触外人。男孩女孩子的活动内容家长可自行把握。怕黑、怕小动物、怕生人、怕声音等,家长需要做的不是躲避,而是面对,核心要素就是鼓励孩子,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勇气就是从孩子走出家里大门那一刻,他们就会成功一半。给孩子适度地挫折教育,让他们克服困难,勇敢完成,勇敢面对,他们胆量自然就越来越大了。
3、让孩子变得乐观
哭的反意就是笑,就是乐观。属于分离“焦虑症”的哭泣,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孩子要与父母分床睡,那么,这一点最好在孩子送幼儿园之前完成,3岁左右让孩子独立睡觉,那么,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基本就不会发生“焦虑”的症状,对于用哭来解决问题孩子,家长不能惯孩子这个毛病,不能让孩子牵着鼻子走,如果“心狠”一次,孩子通过哭闹没有达到目的,那么他们在哭闹几次后,一无所得,自然就会将此“招”放弃了。让孩子变得不在心事重重,乐观、开朗,家庭教育是起决定因素的,因为孩子在进幼儿园的时候,性格特征就已经形成,幼儿园教师能做到就是在自己教育范围内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这是需要家长来共同配合帮助孩子改变,而不是把问题都推给教师,心中天天猜忌:孩子天天哭,是不是老师对孩子不好?要想想自己家庭教育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4、让孩子变得爱学习
5岁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和独立意识,家长要习惯地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不要对他们视而不见,不喜欢做的事情强硬地让他们去做,在这个年龄段,很多家长就开始让孩子去学画画、学钢琴、学书法、学识字、、、当家长给孩子报这些学习班的时候,问问孩子自己喜不喜欢,孩子喜欢跳舞,家长非让去学唱歌,那么孩子当然没有兴趣,无论学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不是家长的兴趣最重要。这一点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另外,爱学习,也同样需要家庭经孩子营造学习的氛围,多注意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从兴趣养成到陪伴孩子一同学习,都是不错的效果。爱学习的家长,一定会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因为家长就是孩子模仿的镜子。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做为家长不能拔苗助长,孩子犹如含包待放的花朵,各自的花期不同,家长也需要时间,静等花开!
结束语: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十全十美的,无论是懒惰,胆小,爱哭,不学习,家庭教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们无需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出色,自己的孩子如何逊色,只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好家园共育(家校共育)发挥家长应该发挥的作用,相信我们的孩子就是最好的孩子,我是月亮姐姐,愿我的解答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谢友友们的精彩评论、热情点赞、温馨关注!(文中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我家孩子上初一,面对难题有畏难情绪,一遇困难就退缩,怎么办?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是在父母所建造的“温室”中长大的,所接受的挫折教育很少。特别是在生活上,从小到大几乎没有面临什么困难,基本上没有应对困难的心理准备、经验和技能。
但是,在学习上就不同了。学习困难终归须由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父母不可能代劳。
因此,现在的孩子从内心上产生畏难情绪既常见也正常,不仅学习上如此,生活上也如此。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下面,“三味给题主分析一下“孩子畏难”的问题——
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被孩子当成“困难”的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家长应按不同类型,采取相对策。
一、“力所不及”型困难成因及危害:
这类困难是孩子的一个客观存在。受孩子生理、心理、智力及经验等因素限制,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必然存在很多问题是孩子力所不及的。
比如:对一个才上初一的10来岁的孩子而言,父母让他扛一包水泥上楼,他会感到困难;父母叫他去完成一套数学中考试题,他会感到困难……
特别是在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上,由于家长的急躁心理和过高期望,不顾孩子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揠苗助长,人为性给孩子设置困难。
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严重危害性: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影响孩子迎困克难良好品质的培养;容易造成孩子的厌学心理等。
应对策略:
如果孩子所面对的是这类“力所不及”型困难,家长不应对孩子予以埋怨,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如果将一个苹果挂得太高,孩子怎么跳也够不着时,即使孩子有多么饥饿,这个苹果也会对他失去诱惑力。
二、“过程繁琐型困难成因及影响:
这类困难实质上是由多个“容易问题叠加而成。孩子之所以会感到困难,是因为对解决它的步骤和过程缺乏清醒的认识。
比如:父母和孩子从超市购物回家,大袋小包的,一大堆物品,父母拿不完,让孩子帮忙,孩子见一大堆的物品,抱怨说:“这么多,我拿不了!”于是,干脆什么也不拿。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很常见。
同样,在学习上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初中数学考试中,最后一道题一般会被学生当难题看,而其难并非没学过,主要是因为“综合性较强,问题设置多,解题过程相对繁琐。正因为这个特性,被很多学生当成难题,而不愿去触碰。
再如,语文阅读题,很多学生感觉好难,往往失分较多。“三味曾长期分析这个问题,发现一个较普遍现象:学生对文章过长、问题过多,缺乏耐心。
孩子的这种心态,会严重影响自身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方法性。
应对策略:
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如果孩子面对的是这类“过程繁琐”型困难,建议家长:鼓励孩子树立信心,引导孩子将困难分解成多个步骤和过程,一步一步去完成。并在感受成功快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面对困难的方法和乐趣。
10个袋子一次性提不完,可以分几次去提,但不可因一次提不完而不提。
数学难题综合性很强,前一问的结果往往是后一问的条件。不能因为后一问题解决不了,而放弃了前一问题。拿出耐心,一步一步推演,难题也不难。
三、“依赖型”困难:所谓“依赖型困难,指的是孩子因为过于依赖父母或老师,在离开父母和老师的情况下,将容易的、会干的事,也当成了困难。严格讲,其本质不是“困难,而是缺乏独立性的依赖心理。
有不少家长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写作业时,父母陪在旁边,他的劲头很足,也没说不会做,但一旦父母不在旁边,就写不下去了,还叫个不停:快来啊,这题我不会做啊!
父母曾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他总借口说不知道怎么收拾,但如果适当帮他一下,其实他干得很好。
初一学生在学习上常有这样的心理:老师课堂上布置一个学习任务,稍有点难度,就不想主动去想办法解决,要么乱写一通,要么不思考也不写。他就等着老师讲答案。
这种行为,很容易养成孩子的惰性心理和习惯。
应对策略:
如果孩子所谓的困难,属这类情况,家长应注重孩子的独立能力和习惯的养成教育。平时不要低估孩子能力,不要过于溺爱而事事为孩子代劳,凡事做到责任分明,各尽其责。
四、“习惯型困难有时,父母偶尔要求孩子去洗刷一次碗筷,由于孩子从来就没这个习惯,他就会将洗碗当困难看。
在学习上,孩子照样会习惯将某类问题当难题看。拿“三味所教的初一政治科来看,有部分学生,在测验和考试时,对最后一道实践探究题,往往放弃不写。即使有时很简单容易,也照样如此!因为在他们心理已形成一个习惯性认识:这类题我从来就做不好!
其实,各个学科都存在类似问题的学生。
应对策略:
关键要鼓励孩子迈出打破习惯思维定势的第一步!并协助让孩子长期坚持,习惯成自然就好。
比如:“三味”针对那些习惯性不答最后那道“实践探究题的学生:
首先,改变学生习惯性思维定势,告诉他们,解决这类问题,其实并没想象中的难。专心去做时,其实也很容易。
其次,我要求:以后,这道题不可以空着不写,即使真不会,也要根据题意,“乱”写一通。
再次,我让学生多多总结一下应对这类难题的经验和感受,引导学生总结答题方法和技巧。
总结语:总之,对于初一孩子来说,存在学习困难是很正常的事。但家长应及时对孩子困难的分析,找出造成困难的真正原因,并寻求老师协助,从心理上和知识贮备上,鼓励和帮助孩子树立面对困难的自信心,提高孩子解决困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