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新的环境变化如何去适应 大学新生如何快速适应学校环境?

[更新]
·
·
分类:行业
3034 阅读

大学生活新的环境变化如何去适应

大学新生如何快速适应学校环境?

大学新生如何快速适应学校环境?

无论是谁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都会感到拘谨、惶惑,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是,告诉自己要镇定,別的同学也是从外地来的。他们跟我一样。你可以现开口,向他们问个好,作个自我介绍,再问问他们的情况。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周围的人同样是爱说话的,只是因为羞涩而不好意思开口,一旦开口很快就能让气氛活跃起来,也就能让自己很快的融入进去。总之,要保持自信,多和别人交流,只有这样你才能消除陌生感,享受新生活。

大学新生在开学的时候很不适应学校的环境,因为毕竟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学校,这里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这也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其实对于这种熟悉的过程还是比较快的。
我们可以利用报道的时候,游览一下校园,因为每个大学的学校面积都非常大,非常广,而且有很多教学楼分布的比较分散,我们可以来用步行的方式游览校园,一来是熟悉学校的环境,二来熟悉学校每个建筑的大概位置,这会对你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我们要想快速的熟悉学校的环境,最主要的还是要多在学校走走。

其实适应环境应该是一件很自然,很简单的事情,我们每到一个新环境,都会有陌生感,但当你融入这个环境,就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了。
那么怎么快速融入大学生活呢?
第一:与宿舍的小伙伴交好,有了舍友的陪伴,就不会孤单了。舍友是每天都和我们生活一起,也是我们大学几年里很重要的伙伴。如果相处得好,相信你的大学生活会过得更好!
第二:多参加社团以及活动,快速进入大学的状态。
其实对于适应环境这种事,一般都是水到渠成,不用刻意去做。

大一新生入学适应问题有哪些?

大学新生常见适应问题及对策
摘 要: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人们生活的环境处于不断地变化中,因此每个人都存在适应问题,都会产生不断适应新环境的需求,适应能力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面临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许多大学生都曾经历过不适应。适应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的标志,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必备的心理素质,也是个体需要完成的重要社会化课题。人生是一个不断使自己适应环境的过程。其实,从一种生活环境进入另一种生活环境都是适应,都需要学会适应。面对着当今剧烈的社会变革,面对着无数的挑战和机遇,谁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谁就能够获取成功。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问题;解决对策
进入憧憬已久的大学,这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但很多的新生却出现了适应不良的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变化迅速、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中,许多大学新生感觉不知所措,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面临着适应发展的压力与困惑。只有适应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才能切实的采取行动转变自己,才能使自己发展并成熟。
1、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相关概念定义
适应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顺应环境,调控和改变环境,最终达到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关系和平衡状态。
心理学上的“适应”,是指有机体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与环境发生调合作用的过程,它是一种动态的、交互的、有弹性的历程。适应是一个人通过不断调整自身,使其个人需要能够在环境中得到满足的过程,适应也是自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一种良好的生活状态。
2、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一)难以适应生活新环境的焦虑心理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进入大学后,是去了往日家庭的照顾,有的同学因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时常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同学每天循环往复于三点一线,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和活动无所适从;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生活的习惯,总希望得到他人的照顾和帮助,不知道也不会关系他人;还有的学生不适应学校的水土和饮食方面的差异以及气候、语言环境与作息时间的变化等。大学新生遇到这些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致使有的学生出现烦躁、痛苦、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微弱症状。
(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形成的失落心理
在进入大学前,许多学生想象的大学都是校园风景如画,教室宽敞明亮,师生团结友爱,处处欢歌笑语,充满诗情画意。然而,进入大学,经历短暂的兴奋期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有的学生感觉到自己所考的大学与自己梦想的大学相去甚远;有的学生因为自己高考失利,或者是填报志愿时受到老师、家长的左右,所上的大学并非自己所愿;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或者根本就不是自己选择的,因而没有兴趣,也学不进去。这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致使一些学生常常怅然若失,忧心忡忡,情绪低落,感到前途迷茫,困惑失望,从而形成失落心理。
(三)学习适应不良的焦虑、困惑心理
学生从一种学习环境进入另一种学习环境时,常常对新的学习环境感到很不适应。进入大学后,许多学生由于已经习惯于高中时外在的严格控制,很难建立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大学新生对大学学习感到难以适应。
第一,大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像中学那样学习各学科的基础知识,而是增加了各学科的知识面,从常识上升到理论,从理论联系到实际。
第二,大学生的学习性质,不再像中学那样都是掌握现成的知识,而需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探索方法以及学科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三,大学生的学习形式,不再像中学时仅限于课堂教学,而是更加丰富多样,如听报告会,查阅资料,社会实践等。
第四,大学生学习的管理,不再像中学那样依靠老师的指导和督促,而是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选修课也是自己选定,在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上有较大的自由支配的余地。
第五,处理不好学习专业知识和参加社会活动的关系;不会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学习动机强度减弱,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致使学习成绩不理想,产生困惑、迷茫的感觉,甚至焦虑自卑。
(四)人际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适应社会不可或缺的方面,也是个性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大学新生一方面渴望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获得友谊;另一方面,他们又封闭自己,不愿向别人敞开心扉,或者不了解人际交往的技巧,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
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有自己稳定的交际圈。到了大学之后,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初来乍到,彼此陌生,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同学之间交往较谨慎。不少学生涉世未深,社会阅历浅,不是交往范围狭窄,就是不能与人坦诚相待、开诚布公地交流。由于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思想情感得不到及时沟通和表达,很多大学新生出现人际关系不协调,感到没有知心的朋友,产生压抑、孤寂和烦闷的抑郁心理。
(五)自我评价失调导致的自卑心理
大学时人才聚集之地。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多数是中学的佼佼者,老师的称赞,家长的鼓励,同学羡慕,自我感觉良好。但到了大学,个人的光芒很容易被掩盖忽视。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原有的有时被打破。其中大多数同学满怀信心和希望,开始新的拼搏。而有些学生却因为原有的优势被消弱甚至丧失,自尊心受到挫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从而变的自卑起来。
(六)失去奋斗目标的迷茫心理
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很多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以补偿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可在大学里的学习任务也会很繁重。在中学时,学习的目标是考取大学,并且有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和推动,被动但有动力。进入大学后,这个目标已经实现,许多学生失去了奋斗目标和外界推力,他们以往学习上的被动心理明显表现出来,从而出现迷茫心理,
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解决对策
(一)正确认识大学和评价自我,给自己新的角色定位,发展自己。
1.正确认识大学
大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大学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
大学时人生的关键阶段。大学是每个学生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也是最后一次健全学生的知识基础,最后一次有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是每个学生最后一次在相对宽容的环境中学习的重要阶段。
认识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大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内容与中学时有很大的不同。大学更加注重学生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和自己对自己学习生活的规划。
2.正确评价自己
新生首先要逐步接受已成为普通一员的事实,能够接纳自我。毕竟能进入大学的都是强手,强手在一起,应该说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已成为普通一员,都应从头开始。新生应为成为胜利者的一员而高兴,而不是相反。其次新生入学后,心理要有目标准备,经常要问自己“我来大学干什么”,“我在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有利于角色定位,适应新环境。
新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应积极与他人做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恰当地评价自我,发挥加强自身的长处,克服弱点,发展自身,这样会获得自信,减轻心理压力。对自己的评价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
(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新生入学,常常会由于人际关系复杂,交往受挫而引发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相对于中学的人际关系,大学人际关系显得比较复杂。这主要是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性格、甚至语言等有一定差别,造成交往复杂困难。另外,在大学学习不再是唯一目标,大学生行为目标多元化,也是导致人际关系复杂难处的一个诱因。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坚持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平等待人的原则,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较少对别人的指责和批评,多给予别人真诚的赞扬,欣赏他人。在交谈中应善于倾听,表达自己的尊重和理解。另外,交友时要把我自己的原则,多交益友,控制自己交友的范围和人群。
(三)提高生活技巧和自理能力,积极寻求外部支持。
大学生刚已进入大学校园,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自己周围的环境,主要是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在生活上,要逐步学会独立自理,如在生活、学习作息上合理安排,学会自主理财。在为人处世上,也要有独立能力,面对选择,要独立思考作出抉择。与人交往时,不要人云亦云,唯唯诺诺。在学习上,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学会独立思考问题。面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新生除自己积极调适外,应该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如对老师上课方法不能适应,应积极向老生请教,还可向老师反映,取得老师的理解与帮助。可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温暖,认同新集体。
(四)确立新的大学奋斗目标。
考上大学后不少学生放低的对自己的要求,放纵自己,进而失去奋斗目标。大学阶段,一定要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树立起努力奋斗的目标,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可克服目标、方向、理想的迷失。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对心理的影响,摆脱因不适应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并且有了明确目标,就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
(五)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大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有意识的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如自我心理暗示等,对自己的心理放松、消除心理压力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节自己的心境、感情、意志甚至工作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勉励几张的考场,反复告诉自己“沉着、沉着”;在荣誉面前,告诫自己“谦虚、谦虚”;在遇到挫折时,安慰自己“要看到光明,提高勇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