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初中语文必备的十种思维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更新]
·
·
分类:行业
3586 阅读

学好初中语文必备的十种思维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是内容涉及面最广的一门基础课,他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做到以下几点: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观察习惯、有重点地进行思维训练、寓思维训练与语文练习之中。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是智力的一种表现。在初中教学中,语文学科课时较多,是内容涉及面最广的一门基础课,他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那么,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首先,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过程。正如赞可夫所说:“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教学时,每一篇课文都让学生先进行预习。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接触教材后,能在大脑中产生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犹如思维的催化剂。学生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来上课,课堂上思维就会变得活跃。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先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解决,听其他同学发言和老师的分析,这都出于自己解决问题的需要。因而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高涨。这样,不仅能深刻地学到语文知识,而且也锻炼了思维能力。
其次,培养观察习惯,扩充感性知识,为思维活动积累丰富的素材。
思维是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他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发生的。为了较快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老师有意识的培养。
初中学生意志的内控力比小学生有所发展,但还不能完全有目的和意识支配,往往缺乏持久性,以兴趣为转移。他们对新异的、变化的对象比较感兴趣。教师根据这些心理特点,因势利导,通过一些活动来提高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哪些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
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杂,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
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很多都带有传统文化基因,有的明显有象征意义,比如“长江”“黄河”“月”“红梅”等,有的会自然引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青”与“情”等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文化史是多民族发展的共生体,中国古代经历了数次民族之间的战争,汉语无形之中经历了多民族的激变、融合,这些因素影响了汉语文化的传承积淀。如在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岳飞抗金等史实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化,千百年来为人传颂不已,很多词语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典故。
再如,满汉两民族之间利益的争夺对文化的影响更具典型,遵循“农耕”文明的汉文化与“游牧”满文化发生尖锐冲突,继而又互相吸引、融合。汉语中有很多满语迹象就是证明。有些汉语方言来源于满语的词汇,它们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
这些文化信息需要在学习汉语之后才能理解。中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就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造就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理解并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就成了关键的一项核心素养。
4、审美鉴赏与创造
什么是审美鉴赏?美,是人类的正常需求。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于饮食男女等生理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尚的需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就是对形式的观照。当我们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时,抛却了它的实用价值而专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发现其中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内涵,一种内在的精神,你感觉它触动、感染了你,丰盈、滋润了你的内心,令你愉快,这便是在以一种审美态度去欣赏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