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律训练100个 家长如何通过心理学培养孩子自律的品格?

[更新]
·
·
分类:行业
2967 阅读

儿童自律训练100个

家长如何通过心理学培养孩子自律的品格?

家长如何通过心理学培养孩子自律的品格?

什么是自律?
自律是平衡内在冲动和面对诱惑时所做出的反应的能力。简单来说,自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外在标准,而始终压抑当下的内在冲动。相反,它是一种承认与接纳内心冲动和外在标准可能存在的冲突,并为自身利益而做出的调节与适应的能力。
自律是一种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习得。但并不是只要将自律这个概念背得烂熟就能教出一个拥有自律品质的孩子,重要的是要结合自身条件,以理论知识为支撑,去改变思维模式。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家长读了那么多的育儿书籍,还是教不好一个孩子的原因。
首先,分享三个跟自律有关的小事情,抛砖引玉,看看自律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一)昨天我带孩子去室内主题乐园玩,接近饭点的时候,孩子发现了一个新的游戏节目——滑行。两个孩子可以共同坐在一个圆形滑行器里,从高处惯性滑下。一个游戏好玩的地方,就是能有好多小朋友一起参与,交流。刚玩了两圈,各个小朋友也就熟络了,玩得不亦乐乎。这时,我瞄见孩子爸已经等在门口外面,要一起去就餐。我跟孩子说,“爸爸已经在等我们了,我们再玩一次就回去了。”女儿还想玩,她想了想,说“玩两次。”我点了点头。按照约定的,女儿玩了两次后,蹦蹦跳跳地找她爸去了。旁边的妈妈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眼神,都称赞女儿。
这是自律吗?
我认为是!
这种自律背后的功劳是:规则。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帮她建立规则。建立规则,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自由。
(二)天气越来越冷,孩子动了想赖床的念头。早上起来催了几次,都不愿意起来,说没睡饱。我是怎么做的呢?
我平时都会比孩子提前20分钟起床,收拾好自己后再叫孩子。这个时候,我就会说,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意可以出门。如果你不起来,我就出发了。有时候孩子会马上起来,有时候会闹情绪,呜呜呜地哭。她一哭,我马上找本书,坐在旁边看,顺便提醒她一句“你想哭就哭一会,我在这看一会书本。如果你哭太久,就要错过幼儿园的早操,你就不能跟小朋友们一起跳舞咯。”女儿知道迟到的后果必须她自己承担,说不定还要受到老师的批评。再加上我也不着急,她反而就着急起来了,会比平时更快的速度收拾好自己出发。
很多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起床这事上自律。那你们的家庭教育到位了吗?有没有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二种自律的背后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郑渊洁老师曾说,他家孩子从来不需要督促写作业。每天都是一放学回家后就马上将作业完成,才休息,或者去玩。为什么他家的孩子那么自律呢?是不是有什么神秘的方法呢?还真有!——身教。郑老师每天都是早上4点半起来写《童话大王》的月刊,持续了33年。孩子们问他为什么要这么早起来,他说,“每天先将重要的事情做完,剩下的时间才过得舒坦。”所以,他家的孩子都是每天一回家就将重要的事情(写作业)完成,才去做其他事情,包括休息。
第三种自律,反应的是家风。如果平时孩子懒懒散散,你都不管,突然要求孩子在某件事上自律,那岂不是要在痛苦上找快乐,一样困难吗?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孩子平时懒懒散散,父母大多数也是懒懒散散之人。想要孩子变好,父母自己得先努力。
自律,大人都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更何况是一个小孩。若真想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首先,注重家庭教育。
第二,帮孩子明确目标。
第三,细化目标。
第四,认可孩子每次进步,适当奖励,对他们的努力付出表示肯定。
我是家语幼学,很高兴有你,一起分享,育儿的喜与忧。

怎么管理好小孩?

随着慢慢地长大,一些宝贝调皮好动的天性就渐渐释放出来了。
如果家长的教育再不跟上,“熊孩子”的属性就锁死了。
轻一点的,不管去到任何地方都是周围人的噩梦;更严重一点的,高空抛物上社会新闻的芽妈也不是没有见过。
面对“熊孩子”,不少爸妈选择直接一顿暴揍,但效果基本等于零。
而“熊孩子”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不听话。
家长说什么都不听,有的甚至非常叛逆,爱跟爸妈对着干。
那么,父母要怎么说话,怎么做,TA们才会听呢?
芽妈觉得最好从宝贝一开始的教育做起。怎么做?接着看!
立规矩必须的
从小就给宝宝定好规矩非常重要。
为什么?
因为如果宝贝小时候在家里就没有规矩的话,当TA开始读幼儿园、上学、走进社会的时候,会发现,这些地方都必须要守规矩。
而孩子会彻底懵逼、困惑、不安,一切都和在家里完全不一样,没有人会迁就自己。
相反,从小更守规矩、自律的宝贝,长大更能适应社会。
那什么时候可以给宝贝立规矩呢?别忙,芽妈查了资料。
美国早教专家发现,6个月内的宝宝没有“规矩”意识。
这时,TA们往往用哭来表达需求,爸妈要尽量满足。
6-8个月以后,爸妈就可以立规矩。
1岁以后慢慢的可以给宝宝讲道理了。
7-22个月是给宝宝立规矩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关键时期,爸妈立规矩可以这样做。
比如,有的宝宝可能和小伙伴打招呼是用“抓头发”的方式。
这时,爸妈就应该站出来给宝宝说“妹妹会痛,不可以这样。”
然后把宝宝的手拿开,宝宝是能get到你意思的。
重点来了!
全家人必须立场一致
爸妈在纠正宝贝坏习惯的时候,家里的老人最好不要出来护短。
或者妈妈在纠正的时候,爸爸出来阻止。这些都是错误示范。
这样孩子会搞不清楚TA的行为是对是错,没办法建立规矩。
要给孩子一些准备时间!
有些规矩是和时间有关的。
比如,规定宝宝的看电视时间、几点钟睡觉等等。
在给宝宝定规矩时,不要太过死板,应该给宝宝留下充分的准备时间。
学龄前的宝贝,时间观念还处在萌芽期,在TA们很专注的玩玩具或者玩游戏的时候,被打断就会大哭大闹,芽芽就是这样。
所以,芽妈给她定了1个小时的玩具时间,我会在40分钟的时候提醒她一次“还有20分钟”,50分钟的时候再提醒她一次“还有10分钟”。
这样慢慢的倒计时提醒,对她的心理上来说,是一个缓冲。
让她每次在不能玩玩具前都有了心理准备,之后她就乖乖遵守,不会哭闹了。
一定要说话算话
规矩有了,然后就是执行。
在执行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能出尔反尔。
芽妈有个朋友,她给孩子定下了“事不过三”的规矩。
凡事只提醒两次,第三次的时候,妈妈就会用行动阻止孩子的错误行为。
有次她家孩子吃饭的时候,把饭勺乱扔。
她提醒一次、两次“不可以”,孩子没有理会。
第三次的时候,她直接出马端走孩子的饭碗,并且告诉孩子“乱扔饭勺是不对,不好好吃饭今天就不吃了。”
孩子被吓到了,结果第二天吃饭的时候就乖乖的了,之后都没有再扔过饭勺。
爸妈们一旦定下规矩一定要狠心下来严格执行,做到说话算话。
也不是说,爸妈就要大喊大叫或者对着宝贝念一堆大道理。
而是语气温和,态度坚定即可。
有时候,宝宝是个“小人精”。
TA们会一直试探爸妈会宽容到什么地步,如果爸妈心软一宽容TA就会得寸进尺。
父母一定要守住这个界限,坚持原则。
一旦对孩子说“不可以”,就要让孩子明白,大人是很认真的,不是玩笑。
沟通要及时认可孩子情绪
规矩要立,要执行,狠的时候该狠,但教育的宝宝的同时也别忘了做到认可TA的情绪。
有次芽芽搭的积木不小心垮掉了,她很生气,于是故意把积木砸到地上。
我制止了她,然后她就开始耍浑大哭。
那时,我没有先和她讲道理,而是陪着她到情绪平静。
然后才开始告诉她哪里做得不对。
再抱抱她,告诉她妈妈还是很爱她的。
最后我和她一起把积木捡起来放好。
宝贝不守规矩有时是在表达负面情绪,爸妈要马上认可并帮助梳理TA的情绪,再让TA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
在讲道理的同时也要传递给孩子被爱的感觉。
这样双管齐下,效果才会更好。
“熊孩子”不听话有可能是教育的方法出了错。爸妈的方法用对了,孩子不听话都难。
最后,愿各位爸妈都能成为“能狠、能温柔”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