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提升记忆力的方法有用吗
让学生抄单词100遍真的有效果吗?
让学生抄单词100遍真的有效果吗?
抄写是学汉字的方法,并不适合用来学英语。
汉字抄写有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汉字是图形文字,它的图形特征非常的明显,通过用抄写的方法可以利用手的记忆力来帮助记忆。
但是英语就不一样了,英语是拼读文字,它的图形特征并不明显,单纯的抄写并不能够记住单词的形状。并且很多单词非常的相近,只是用手去洗,以手的记忆力是很难做到真正的区分的。
英语单词是属于拼读文字,他的发音特征非常的明显。所以在背英语单词的时候抄100遍,不如读20遍。
人的嘴巴也有记忆力,我们如果在背单词的时候能够读出声音来,就可以利用嘴巴来帮助我们记忆。
我们一般背单词一天,需要记忆的量是100多个,不能像学中文那样每天抄5个字,然后学5个字,这样是永远不够的。
如果你每天把100个单词每个都抄100遍,那么加起来就是1万多遍,1万遍的单词怎么可能在一个小时内抄得完呢?
在抄单词的过程中手会疼,这种疼痛感会为记忆增加心理压力,不好的感觉,会让你的记忆变得更加的模糊。
人在背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在激动舒适的状态下。所以通过大声读可以让你的情绪比较亢奋,更有利于记忆。
如果每天背100个单词,花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在英语学习上,这叫做记忆的效率比较低下。推荐你用睡眠记忆法来提高记忆效率。
睡眠记忆法是高考英语状元发明的方法,这个方法最初是发布在百度贴吧廖唯伟吧和英语吧上面。现在发布在廖唯伟的官方网站上面。方法是完全免费公开的。
由于没有转载许可就不具体说里面的内容了,内容也不复杂,很好理解,只需要按照方法执行就可以了,如果你记忆方面有困难,你可以去搜索看一下这个方法,提高一下记忆的效率。
这个方法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睡眠周期来放大记忆效果,只需要掐准时间点,就可以做到。然后再按照里面的复习方法做到一背四复习,效率就会很高。
背单词本身就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不要让背单词的过程变得更加痛苦,正确的方法是怎么舒服就怎么来,你背的越舒服,你才越有动力学习下去。
抄单词只适合那些嘴巴记忆力确实很差,大声读也没效果,但是手的记忆力比较惊人的那些同学。但是这类的同学确实很少,我在大学的时候也做了好几年的英语家教,还没有遇到过真正在记忆单词方面,手的记忆超过嘴巴记忆力的同学。
思维导图学习法真的有用吗?
有用,但切记不要夸大它的作用。通常有很多人都是标题党,”靠这个方法,她考上了北新大学”等等,这就给我们带来一种观念,用了这个方法,可以考上北新大学。
可是,广告可能如实吗?就算是真的,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可能她天赋过人,可能她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等等,她原本就是上985的水平。思维导图只是“锦上添花”而已,但对于你来说,可能就是”雪中送炭”,然后你想着达到相同的水准,这恐怕不太实际吧!
①#为什么要列提纲?#
写作要先列提纲,读书时候老师教我们说要这样做,但却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我们没有理解到行为的意义,所以更多的时候,会选择去偷懒 (没办法落实到位 )。
②#怎么输入、输出信息的?#
你是不是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理解、记忆和表达信息的?
会不会经常遇到“重复了好多次,可是信息却怎么也记不住”的情况”等等。
————————————————————————————正文
与目录、结构框架图的比较
(1)
形式上:
它们都是把重难点部分摘抄出来,便于反复思考。
把左边移到右边(或者直接遮住左边),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对,结构框架图可以说是思维导图的右侧部分。只是思维导图更加的分散,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信息间的互相干扰。
(2)
内容上:
打个比方。如果说书名是树干,章名就是枝干,节名就是枝条。具体的知识点分为重点部分和非重点部分,重点部分是枝条上的旁枝,非重点部分是树叶。
要想一次性带走它们,你是怎么做的?
是不是试图用手一下子抓住它们,而不是先把这些“树叶”粘在“枝条”上,然后再提起枝干。
你的手,空间是有限的,能抓的树叶也是有限的。但如果你把树叶粘在旁枝上,旁枝粘在枝条上,枝条粘在枝干上,枝干粘在树干上,然后提起树干。
是不是就可以一次性地带走了!
目录相当于连在一起的树干、枝干和枝条。结构框架图相当于枝条、旁枝和旁枝上的叶子。思维导图则是树干、枝干、枝条、旁枝和旁枝上的叶子。
从数量上看,旁枝是有限的几个,而树叶则数目众多。
从内容上来,“旁枝”的重要性肯定大于“树叶”。但从形式上来看,它们是一样的。所以,基本上你要先明白“内容大概在讲什么”,然后才能把重点部分找出来。
目录是先书名,然后第一章、第一章的第一小节、第二小节,等第一章所有的章节都列完了才列第二章。
假如你有列提纲的习惯,会发现自己列提纲的顺序,跟目录的顺序一般是不一样的。
而列提纲或者思考的顺序却是书名——gt章名——gt节名,章名都列完了,才列节名。(同时也是结构框架图或者思维导图的顺序)
对于知识的回顾不要是从头到尾,试图一字不落地”写”下来。而是要遵循结构原则。:先大结构,所有的大结构都罗列完了,然后才是小结构。
用类似结构框架图的方式:从主题词开始,然后是大标题、小标题...,逐级地展开一直到具体的内容。比如:先把所有的章名罗列出来,然后才是小节。而不是第一章、第一章的所有小节,第二章、第二章的所有小节……
当然,具体的内容因为太多了,所以只需要在大脑中回顾就可以了,不需要把它们写下来。
一句话中并不是所有的字或者词都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有的时候只需看到某个关键字或者关键词,就能够把握到这一句话的主要意思。(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来提高阅读速度,降低理解难度)
同样的一段话也有关键句和非关键句之分。有时候可以直接引用原文来代表内容,而有的时候则需要,经过概括。
段落、文章、甚至于书籍也是如此。
从具体的内容到思维导图是一个不断的聚合的过程。舍弃树叶、捡起旁支,旁枝再汇合成枝条,枝条再汇合成枝干,枝干再汇合成树干(这里的树干就是思维导图的中心)
在学习的时候首先不要去深究,而是要去做知识的定位,要明确这部分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明确它的类别:它是属于哪一“旁枝”、哪一“枝条”、哪一“枝干”、哪一“树干”的。(——gt哪一部分——gt哪一小节——gt哪一章——gt书名)
又如【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当学到“西山区”,你要明确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明确它的分类隶属,邻近的属(即确定它属于哪一个类)如这里应该是”昆明市”,然后才是“云南省”。
【每一物种都隶属于一定的分类系统,占有一定的分类地位,可以按阶元查对检索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
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目、总科(超科)、亚科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
用思维导图是不是可以形象化地表达出来?
这也是将理论联系到实际的过程。
大脑的空间是有限的,如果有新的东西进来,就会把原先的那些信息挤压掉。那如果你是把这些信息跟固定不变的东西(如知识体系)绑在一起,这样一来,知识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就能增加被提取的概率。
跟你平时在找东西一样,如果东西有明确的分类,你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出来。那如果放得很混乱呢?寻找起来就不会是那么容易了。
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切事情和知识在他头脑里放得像在橱柜的抽屉里一样,只要他打开某个,就能准确地取出所需要的材料。”
有读者问及要怎么构建知识体系,我想李敖已经作出了很好的回答:
【”我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书给分尸掉了,就是切开了。这一页我需要,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按类别分开来。那背面有用怎么办呢?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整理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分类存留。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分尸掉了。这就是我的看书方法。
那分类怎么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夹子,夹子我写上字,把资料全部分类。一本书看完以后,全部进入我的夹子里面。我可以分出几千个类来,分得很细。好比说按照图书馆的分类,哲学类,宗教类;宗教类再分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我李敖分得更细了,天主教还可以分,神父算一类。神父还可以细分,神父同性恋就是一类,神父还俗又是一类。修女同性恋是一类,修女还俗这又是一类。
任何书里有关的内容都进入我的资料里来。进入干什么呢?当我要写小说的时候,需要这个资料,打开资料,只是写一下就好了。或者发生了一个什么事件,跟修女同性恋有关系,我要发表对新闻的感想,把新闻拿过来,再把我的资料打开,两个一合并,文章立刻就写出来了。
换句话说,我这本书看完之后,被我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可是被我勾住了,这些资料我不凭记忆来记它,我凭细部的很耐心的功夫把它勾紧,放在资料夹子里。我的记忆力只要记这些标题就好了。标题是按照我的习惯来分的,基本上都翻译成英文字,用英文字母排出来,偶尔也有些中文 的。 今天我把看家的本领告诉大家,李敖知道的那么多,博闻强记,记忆力那么好。我告诉大家,记忆力是可以训练的。”】
当给内容进行分门别类之后,内容便化多为少,只需要有这些内容,然后再去查看,不需要记住全部,也容易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这告诉了我们知识要分类整理,要结构化!
———————————————————————————————————————————————
————————可能你会觉得不应该重新发明轮子,但我又不是要卖轮子,轮子是不是我的专利对我来说无关紧要。轮子发明了之后,你是知道自己所发明的这个东西是高价值的,这样证明了自己的模式是正确的,证明了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就好像解题训练,答案别人早就发现了,为什么我还需要自己想呢?因为这样是可以锻炼能力的,因为这样我之后还可以发明其他的东西。
金字塔原理,已经为大众所熟知,在接触它之前,我是通过对思维导图高效的合理性的解释和进一步的思考重新发明了它。事实上,也看过其他人发明了它(虽然只是部分,虽然不成系统,但多多少少还是有帮助的)。
利用语法知识来理解、思考和表达,似乎就不是“重复”别人的发明了。现在我还在发明其他的非常有价值的内容……
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形成结构化思维的观念。
下面推荐一篇文章给你。这篇文章也是对结构化思维的应用,可以称之为史上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提高理解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