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大学里的经验和体会 在三本大学上学是什么体会?

[更新]
·
·
分类:行业
2523 阅读

大学生在大学里的经验和体会

在三本大学上学是什么体会?

在三本大学上学是什么体会?

我本人上的就是民办三本,我来谈谈我的体会吧!首先民办大学并不是外界传得那么差,老师也大都是研究生毕业,也挺负责任的,并不会水课。(个人感觉)在大学里学与不学全靠自己,老师只负责上课,不会像高中老师般追着让你学习。上课时你只要不破坏课堂纪律,老师基本上不管你,因为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老师一般上完课就走了,平常很少见。
我在一所倚靠在重点大学的三本独立院校,也就是xx大学xx学院。不过近些年改名了,但老师依旧没变,大都是来自隔壁重点大学的老师,教学能力是有的,学不学全靠自己。学校的环境也挺好,建设得很好看,不过就是宿舍距离教学楼太远了,每天走在路上耗费了许多时间。当然可以骑自行车去上课,不同人有着不同的选择,我比较喜欢走着去,所以每天也都是急急忙忙地出去上课,卡着点到教室。
在学校里学习最重要的是自己,不是说师资力量不行,毕竟大学要学的东西有很多,老师也只能教给我们一部分,其余是要靠我们自学。学校给我们提供了环境,图书馆每天也基本上满人,民办的也并非那么差,爱学习的人有很多,同时混日子的人也有很多。每个人有着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考研,努力学习,有人选择混日子,为了毕业时能拿个本科毕业证。选择混日子的人,如果挂科太多,毕业时会影响发学位证。并不是像外界说的花钱买个本科学历,所以毕业是严格的,并不是轻轻松松就会让你过的。
关于工作问题,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公司来招人,只要你足够优秀,专业知识学得足够好,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还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混日子的人不说,招聘时一问三不知,又怎能找到工作呢!最后反而把锅甩到学校身上,埋怨学校不好,不从自身找问题。这样的人到最后是很难找到工作的。
最后我想说明一点,既然考上了民办三本,就要接受这个结果,嫌弃自己的第一学历不好,可以考研,学校不乏有考上名校的人,只要你足够努力。还有就是学历只是我们进入社会的敲门砖,“打铁还需自身硬”。个人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与其抱怨学校不够好,还不如多花点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1

你认为现代大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关于当前大学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认为可以结合以下四点因素理解。
第一,国家的教育目标。概括地说,国家教育的近期目标主要包括两个,一是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率,二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学龄人口数量没有较大变动的前提下,这意味着既要提升数量,也要保证质量。
第二,学校的声誉。由于有财政扶持,公办大学通常把办学声誉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如何才能有良好的声誉呢?一是招收高质量的生源,二是多出科研成果。
第三,教师的收入。除了少数的顶尖学者,大多数高校教师的主要目标是获得更多收入。对于部分高校教师(如理工类)而言,由于科研成果能够较快地转化成现实收益,愿意在科研中投入大量精力;而对另一部分高校教师(如人文社科类)而言,科研成果的收益有限,他们同时面临教学收入微薄的窘境,不得不另辟蹊径。
第四,学生的愿望。大多数学生在入学之初都是抱有“学习知识,练就本领”的美好愿望的,可是渐渐地,他们发现不仅所学的知识枯燥乏味,连讲课的教师都时常心不在焉,应付了事。于是,追剧与游戏成为大学生活的主旋律。
基于上述四点因素,可以整理出以下三条基本线索。
线索1:学校为了声誉,需要更多科研成果——部分教师(理工类等)响应学校号召,积极投入科研,名利双收,但投入教学的精力减少,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失望,学习质量不容乐观。
线索2:学校为了声誉,需要更多科研成果——部分教师(人文社科类等)响应学校号召,但考虑到收益不多,在科研中投入的精力有限,同时他们也不情愿在教学中投入过多精力,而是选择另辟蹊径(比如讲座),导致教学质量不佳——学生失望,学习质量不容乐观。
线索3:国家为了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率,持续扩招——高校教师数量有限,精力有限,无法满足数量不断增长的学生对高质量教学的需要——学生失望,学习质量不容乐观。
综上所述,大学里现存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疲于奔命,学生收获很少”,其原因主要包括三点:第一,不合理的扩招;第二,科研与教学任务的本末倒置;第三,微薄的教学收入。
个人拙见,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