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柠檬自习室只有宽松模式 如何避免假勤奋?

[更新]
·
·
分类:行业
2233 阅读

为什么柠檬自习室只有宽松模式

如何避免假勤奋?

如何避免假勤奋?

感谢邀请,假勤奋和真勤奋我想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假”带来的是更多的心理负担,而“真”带来的则是收获,所以,这个问题不是避免不避免的问题,而是你的自主思维愿意去怎样做出辨别和选择。
关于假勤奋,有很多的特征,即使是没有这些特征,我想大多数人其实从自己的行为和思维上就能够感受到真假,我个人总结了一些特征:
假勤奋:缺乏自我认知,所以,从自身层面就很难确定做事的方向和方法,容易摇摆不定;并且,假勤奋的人缺乏自我感知能力,所以,只要忙起来,无论方向对不对,有没有足够的效率,他们也会被自己的这种所谓的忙而感动。
而事实上,这种感动毫无理由,甚至是一种负面的自我防御的心理,因为一旦没有成果,人很容易产生自我不认同感的负面情绪,为了避免这种情绪的发生,假勤奋的人希望将自己至于一种“自我安慰”的陷阱当中。最终就造成了更多的焦虑情绪,因为意识和潜意识的冲突一定会造成情绪上的问题。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些假勤奋的人最终感动了自己而没有任何成果时,他们更多的行为是怨天尤人。
真勤奋:具有合理、客观的自我认知体系,对于自身的优劣势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所以,对于优势能够较好的发挥,而劣势则能够选择性的避免或者思考改善的方式方法。真勤奋的人能够为自身建立一个客观、合理的目标以及细致的执行计划,所以,他们能够用每一步的行动不断地收获。
并且,真勤奋的人很清楚做成一件事情的代价,这和假勤奋的人是有天差地别的,因为假勤奋人只会把困难和步骤放到脑子里,而真勤奋的人则会用每一步的计划和行动来印证这些问题。所以,他们才能够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步,而不是每天幻想如何成功而付出的行动却和成果不对等。
所以,看完这些问题,我想怎样避免就应该很清楚了,因为其实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只是缺乏给自己一个客观评价的勇气而已。

就大学生考研,不知为何,抱从众心理。考研就一定发展好吗?

从众可以考研,但考研不能从众。从宏观的视角来看,当今社会,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人们的就业问题。每年毕业生逐年增加,目前接近一千万的毕业生,国家对此高度重视。一方面,考研提供了一个缓就业的平台。另一方面,则是在学历程度上的自我塑造。微观上,很多本科并不出众的学生,心里依然有一个名校的梦。他可以通过考研去实现这些心里需求。当然,我们一般认为,考研的学校往往是高于或者相等于自己的母校的。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假设,学生本身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和平台。结合研究生本身的塑造理念,虽然有其不合理的一面,但就我个人经历而言,如果真心付出了。是一定会有所斩获。这个因人而异。学习本身并无对错。如果硬要在考研旁边选择学校、专业等其他话题,会说不清道不明。我个人的观点:有好的工作可以考虑先工作,毕竟目前,我说实话,好的工作应该是首选。其次,如果对科研有天赋,并且有专业追求,可以大胆选择考研。但务必请选择985院校。具体原因,可以私下交流。欢迎关注@柠檬心理 自然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