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在中国的历史
现在的高考真的很公平吗,应试教育的利与弊哪个大?
现在的高考真的很公平吗,应试教育的利与弊哪个大?
不是很公平 我自己觉得 我现在高三 在学霸班 但我觉得不是非常聪明 可能有点小聪明 每次做题那些难题 我的同学哗哗做出来 分数很高 自己想半天也出不来 有的时候努力了 成绩依然上不去 但这个要一直坚持的 其实高考虽然说很重要 可是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有个学历固然重要 决定你飞的高不高 在于你的知识 但决定你飞的远不远 则在于你的能力 情商 为人处事的方式 其实我还是觉得多出去走走 旅旅游开拓开拓眼界 我来自山东 高分低能是真的 学校只让学习 强调学习 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其他方面 很多我们学校的学生都很傻 不会做人 正好来自小城市 他们比较土 知道的也比较少 而且还自我感觉良好 应试教育对于高考只是备考 对学生能力根本无法体现 还是要多锻炼 但学历确实也很重要 山东分数太高了 我只能勉强上个重本 所以现在决定出国上学了 既能增强能力 还能有一个高学历 何乐而不为 就是开销有点大 教育投资其实还是很有效的 如果你是高三党的话 加油哦 连滚带爬也得把这一个月受下来 我就想去体验体验高三紧张生活 可是懒散惯了不愿意回去了 以后这肯定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你们觉得中国应试教育是否有一定的好处,而不是全盘输给西方?
《高考,从固定制走向自选制》
郝峰涛(2019.9.10)
教育的功利性和应试性,促使高考变成了新式科举,我们必须对教育进行反思。
一,人才是全科(全面)发展,还是优科(优势)发展?
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优科专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各有未知的兴趣和天赋,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就会选择“优势中心发展模式”,即以某一方面为核心,带动相关或相近方面的学习,而强制性全科发展是以大量的知识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趋势”,最后连兴趣和天赋一块埋葬。
二,学习是“从外到内”的灌输,还是“由内到外”的觉醒?
我能理解天下父母进行“从外到内”的填鸭式教育的良苦用心,但是谁能理解孩子“由内到外”觉醒的渴望呢?学习的本质是:三分知识,七分非知识;三分看的见,七分看不见;三分学习已知,七分探索未知;三分靠教育引导,七分靠自我觉醒。学习的原力在于自然和社会变化的引导,而教育只是一种辅助孩子成长的手段。过度的知识教育就是“拔苗助长”,反而会延迟、扼杀孩子“由内到外”的觉醒。
三,教育是因材施教,还是无差别包容?
“因材施教”只是强势灌输的幌子,毕竟我们连自己有什么才能都不清楚,岂能妄议孩子有什么才能呢?唯有以包容的态度让孩子在“自然世界、社会人文和无差别学科”中无差别学习,以宽容之态让学孩子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
四,高考是“指挥棒”,能否从固定制走向自选制?
高考要打破固定的“语数外 文理科”,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以自身优势学科为中心进行知识建构,可在高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选四科进行计分选拔,其余参试科目分数作为参考。如:甲生自选“生数理英”四科计分,乙生自选“生化数史”四科计分,可同时报考清华生物的相关专业,择优录取。自选制既可维护高考公平,也可保护孩子成才的自主性、多样性和差异性。
教育的功利性和应试性,正在侵蚀着孩子的童年和未来!
?
致谢:
若您觉此文不错,请推送转载,举手之善,或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