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学习动机
《厚黑学》中写作动机与效果适得其反,你怎样看待其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厚黑学》中写作动机与效果适得其反,你怎样看待其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关于《厚黑学》的作者李宗吾的写作动机,作者在绪论里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了。下面是作者绪论原文节选。
我读中国历史,发现了许多罅漏,觉得一部二十四史的成败兴衰和史臣的论断,是完全相反的;律以圣贤所说的道理,也不符合。我很为诧异,心想古来成功的人,必定有特别的秘诀,除于史臣圣贤之外。我要寻它这个秘诀,苦求不得,后来偶然推想三国时候的人物,不觉恍然大悟,古人成功的秘诀,不过是脸厚心黑罢了。 由此推寻下去,一部二十四史的兴衰成败,这四个字确可以包括无遗;我于是乎作一种诙谐的文字,题名《厚黑学》,分为三卷:上卷厚黑学,中卷厚黑经,下卷厚黑传习录。民国元年三月,在成都《公论日报》上披露出来。那个时候,这种议论,要算项新奇了,读者哗然。中卷还未登完,我受了朋友的劝告就停止了。不料从此以后,“厚黑学”三字,竟洋溢乎四川,成为普通的名词。从上面作者自己的论述中,我们就能清楚的知道作者写作的动机了,而且连作者本人也没有想到,原本是作者游戏的文字,竟然成了一个名词,一种学问。
当初本是一种游戏的文字,不料会发生这种影响,我自己也十分诧异,心想这种议论,能受众人的欢迎,一定与心理学有关系。我于是继续研究下去,才知道厚黑学是渊源于性恶说,与王阳明的“致良知”渊源于性善说,是相等的。
作者自己认为《厚黑学》是与王阳明的“致良知”相对应。就像性善论和性恶论相对应一样。所以作者自己对《厚黑学》的评价为——俱为一偏之见,其偏的程度,恰好与王阳明“致良知”之说相等。
所以实际上,厚黑学是和王阳明的心学是互补的,作者的本意也是如此。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深读全书,只是浅尝辄止,然后机械的套用厚黑;或者并不了解王阳明的心学,读完厚黑学后一味的“厚黑”了下去。所以效果自然不佳甚至偏离。
至于读者运用厚黑学后产生的两方面效果,即好的影响或坏的影响,我必须要说,对错不在学说或某个思想本身,而是运用的人的问题。学说本身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有人用儒家思想就成功了,有人用儒家思想就倒了八辈子的霉;有人用道家思想无往而不利,有人用道家思想却庸庸碌碌;有人用厚黑学平步青云,有人用厚黑学却成过街老鼠……所以并不是学说或思想本身存在对错,而是使用者本身存在问题。
所以对于《厚黑学》,我们要客观的看待,既不能全然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换句话说,要批判地继承,综合地运用,与时俱进的发展。这不光是对待《厚黑学》时应该保持的态度,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也应该保持这样的态度。
学生学习写作,第一步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分享能给您提供帮助哟。
写作,我认为它属于情感上的抒发,应该是自然的、真实的,那么在学习写作的第一步,我认为应该要去多体验、多看、多总结。
1. 多去体验
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如果心中无素材,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日常有时间可以带孩子多去户外体验生活,这样有助于孩子积累素材。比如周末去公园放风筝、野餐、爬山,也可以来一场亲子运动,让孩子在玩乐中得到感想。
2. 多看
看是看什么呢?建议多看课外阅读,比如报刊、杂志、文学著作等等,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也能从中学习写作结构、案列分析方法、观点论述的方式等等。不过课外阅读要根据孩子的年级来选择,比如一年级的孩子可以选择绘本、神话故事类的,通俗易懂,而高年级的孩子,课外阅读则尽量广泛一些,掌握时事新闻对写作也是有良好的帮助。
3.多总结
体验完、看完之后还要学会总结,把这些吸收到的内容变成自己的,才能在写作的时候加以使用。比如外出游玩之后可以让孩子写篇总结短文,哪怕是两三百字,对于初学者也是大有裨益的,日复一日坚持就有助于写作流畅简洁,写作的内容也会更加生动吸引人。
以上便是我对学习写作的看法,不要把写作当成作业,让它成为一种乐趣,相信孩子定会爱上写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