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步骤为什么做的菜不好吃 为什么孩子每天都在学习,但是学习成绩还是不好?

[更新]
·
·
分类:行业
2958 阅读

同样的步骤为什么做的菜不好吃

为什么孩子每天都在学习,但是学习成绩还是不好?

为什么孩子每天都在学习,但是学习成绩还是不好?

如果每天都在学习的孩子人人成绩都好,那北大清华不是装不下了吗?每天都在学习,学习成绩有好的,也有中等的,更多的是学习成绩不太好的。花了同样多的时间,学习效果却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学习成绩涉及的因素很多。从主观方面来讲,一般包括学习者的目的、动机、态度、情趣、思维、心理、方法、措施及意志品质等等。
目的:就是为什么而学的问题。很多中小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是很迷茫的、幼稚的,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有的是为父母的许诺而学,有的是为面子而学,有的是为钱而学,有的是为完成差事而学……少有人认识到是为提升自身能力而学的道理。所以学校、家庭和孩子要有“为提升能力而学”的观念。
动机:就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的问题。如果孩子学习目的明确,他在学习上的态度往往是主动的,他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去做,不需要父母过多的干预;反之,你就是把他禁锢起来学习,他在懵懂状态下学习效果也是不佳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一件“苦差事”。所以,自觉的孩子,“响鼓不用重锤敲”;不自觉的孩子,逼他头悬梁锥刺股也无效。
态度:就是对学习热不热爱的问题。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会积极投入,不浪费学习时间,甚至会对学习时间被浪费而感到不快。他们会快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有自己的计划,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而一个厌恶学习的孩子就可能马虎了事,草草作业,抓紧时间去游玩、游戏或者与小伙伴交际,主次分不清。
情趣:也就是对学习感不感兴趣的问题。一个人的情趣可能是多方面的,情趣是可以培养的。有的孩子喜欢阅读,有的喜欢写作,有的喜欢绘画,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算数,有的喜欢推理,这就需要适时开发他们的情趣仓库,把兴趣带进学习中来。
思维:这是思考的方式问题。我们通常把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同的学科,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有很多不同,比如写文科注重形象思维,理科注重逻辑思维。只有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才能逐渐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不同个体的学习心理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开学前和开学后,考试前和考试后以及成功及挫折前后,孩子的心理状态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循循善诱,让孩子摆正学习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如果一个孩子一直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中,长期怀疑自己,失去自信,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方法:学习是要讲方法的,有的还涉及技巧问题。方法从哪来?从老师那里获得,从书本上汲取,从观察中感悟。有方法才能保证准确、高效。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也还会变化,这就需要孩子学会调整,掌握学习的规律。作家长的,不要越俎代庖,以成人的方式方法去强求孩子。
措施:就是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采取的行动。比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这几个学习环节应如何应对,该做些什么。行动是学习的保证,如果“发呆只看圣贤书”,缺乏行动力,就会“百无一用是书生”了!动口、动手、动脑、动心才会有好的效果,
意志品质:这也是属于态度问题,单列出来,是为了强调学习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学习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勤,需要时间精力投入;要思,需要开动脑筋;要钻,要深入探究。努力很重要,用心是关键。
从客观上来讲,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还有学校的校风、老师的教学方法、考试的难度以及家长、同学的作用等等。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学霸的,要想成为学霸,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也需要一个自我觉悟的过程。
孩子每天都在学习,成绩还是不好,不一定都是孩子的错。作为家长或者学生本人,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应该综合考虑以上主客观因素,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当然,我们要防止孩子陷入一种“假学习”的怪圈之中。时间花了,样子都在学,表面很努力,但实际效果却令人咂舌。要反思是哪里出了问题,如何去解决。
我认为,成绩的好坏只是一个相对的参考,不能决定一切。每个人的天赋异禀,不能一棒子打死。有的成绩不好,但体育好,有的算数不强,但写作强;有的理科不行,但文科行。要关注的,是孩子下一步的发展,要相信孩子的潜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踏踏实实的精神尤其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