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数的判断方法
c语言判断正整数是否为素数?
c语言判断正整数是否为素数?
将:for(k2;kx[i]-1;k )改成:for(g0,k2;kx[i]-1;k )主要是在这个for循环前令g0。
因为输入的不止一个数,开头的初始化g0,在第一个数的时候就可能已经被改了。后面的数不重新初始化g0,就不能保证对了。
判断一个正整数n是不是素数的思路:
思路1.因此判断一个整数m是否是素数,只需把 m 被 2 ~ m-1 之间的每一个整数去除,如果都不能被整除,那么 m 就是一个素数。
思路2.另外判断方法还可以简化。m 不必被 2 ~ m-1 之间的每一个整数去除,只需被 2 ~ √m 之间的每一个整数去除就可以了。
如果 m 不能被 2 ~ √m 间任一整数整除,m 必定是素数。例如判别 17 是是否为素数,只需使 17 被 2~4 之间的每一个整数去除,由于都不能整除,可以判定 17 是素数。
原因:因为如果 m 能被 2 ~ m-1 之间任一整数整除,其二个因子必定有一个小于或等于 √m,另一个大于或等于 √m。
判断一个数的质因数?
质因数(素因数或质因子)在数论里是指能整除给定正整数的质数。除了1以外,两个没有其他共同质因子的正整数称为互质。
要求一个数的质因数,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质因数。
质因数质数 因数
即,求出的数既是一个质数,而且是该数的因数。所以要判断一个数的质因数就是把这个数写成很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如何判断100以上的质数?
只能枚举法逐一验算。
质数不像自然数或者奇数、偶数那样,各自有通项公式,可以很方便地写出任何满足需要的数。没有通项公式,那么原则上就只能逐一验算,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
当然,也有一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筛除无效验算,或者说不必要的验算。例如,要求100以上的质数,首先可以排除偶数、尾数是5的数、每一位数字的和为3的倍数的数,这样的数已经确知有约数。这就可以加快验算的速度。
小学数学为什么要介绍素数的概念?
素数的概念对小学生而言有点复杂,但是,我觉得学习素数绝对是小学阶段应该的,也是必要的。理由如下:
第一,素数是最重要的数字。素数也叫质数,是指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数整除的数字,这些数字由于其不能整除的特性,是组成数字中的“基本单位”。学习素数,有助于学生了解,探究神奇的数学世界,发现数学世界的奇妙之处。一般来说,学生在开始学习素数的时候是有一些“反感”素数的,因为素数和合数相比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很多学生喜欢6,8,12这样的合数,特别是6,由于6的因数有1,2,3。而1 2 3又等于6,这些非常好的性质会使得它们与学生有天然的亲切感,而素数则不然,它们不能被除了1和它们自身外的其他数字所整除,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但是在对学生讲解素数的产生及对数学的影响后,很多同学都会对它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位同学曾经告诉我,他觉得素数就是数学世界中的物理原子,是组成数学的基石,我觉得他这样的形容还是很形象也很恰当的。
第二,学习素数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常用数字的乘除法能力。在学习素数的过程中,一定会接触到对数字的质因数分解,我们知道,将一个数进行质因数分解,拆解成多个素数相乘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就像那位同学所说,相当于对数字进行物理分解,拆解成不同的“基本原子”,另一方面,无形中提升了孩子对数字的乘除运算能力,质因数分解的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分数运算,除法的简便运算能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
第三,学习素数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位子世界的探索能力。由于素数独特的性质,非常容易引起学生对其出现规律的探究,我们可以尝试为他们出一些题目,如快速算出100以内的素数等,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辅助提供给他们敢于埃拉托斯特尼筛法等素数判别方法,引导他们自主的学习探索素数的产生,出现规律等,特别是孪生素数,一定会引起学生们极大的学习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