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五种 何其的文言句式?

[更新]
·
·
分类:行业
2610 阅读

文言句式五种

何其的文言句式?

何其的文言句式?

原文何其美哉注解何其:在疑问句和感叹句中用作 状语 ,表示程度高.可译为 多么 、怎么这么。在此句中表感叹,是“多麼”的意思。美:美好。哉:表示肯定语气,相当于“啊”。译文多麼美好啊。
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文言文节奏划分的方法哪些?

划分文言文的节奏之前一定要先熟读句子,了解句子的意思再进行断句。如果还没有读懂句子就断句,很难断对。但是有时句子中的某个词语确实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需要借助一些技巧。
一、借助名词断句在文言文中名词常做主语、宾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出名词。比如:人名、地名、国名、官职名等。一般来说,如果名词做主语,它的前面可以断句。如果名词做宾语,它的后面可以断句。另外在文言文中,一般主语或宾语出现一次后,后面的内容中常以代词的形式出现。所以,出现代词时也要注意。指代主语其前可断,指代宾语其后可断。常见的代词有:吾、余、予、汝、女、尔、其、之、此、彼等。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第一句“河干”为宾语,“山门”为主语,“石兽”为主语。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第二句“桓公”和“管仲”均为主语
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
二、借助特定词语断句在断句时,虚词是非常重要的标志。一般来说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只要看到这些词语,再结合它的作用就可以断句。
其前可断句
句首发语词:盖、至若、若夫、已而、夫、初、斯、且、唯、今、凡、敬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向使、纵、纵使、故、是故、或、则、然则、岂、岂非、而况
疑问语气词:安、焉、孰、孰与、何、何如、如之何、若之何、胡、奚、盍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第一句“安”是疑问代词翻译成怎么。“安”后面的句子构成了一个疑问句。所以在安前面断句。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第二句“然则”是复句中的关联词表示顺承,在“然则”前面断句。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其后可断句
句尾语气词:也、者也、矣、而、耶、邪、哉、耳
表示对话的词语:曰、云、言、谓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第一句是者……也句式,表示判断。在者“者”后断句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第二句“云”表示说在“云”后断句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三、根据句式断句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所以文章中排比、对偶的句子比较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断句。行文中上下句常字数相同,结构相似。只要断开一处,接下来的也就水到渠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第一句,通过句式我们不难判断“学而不思则罔”和“思而不学则殆”字数相同,句式相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二句“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字数相同,句式相似。
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
以上就是我的拙见,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还需要我们慢慢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