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少讲多练
如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不会学”问题?
如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不会学”问题?
学习之路漫漫,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很多孩子都会遇到“不会学”语文的问题,其实翻开《论语》看一下,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已经就告诉了大家怎样去学语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倦怠。
其实现实情形是有的孩子只思不学,有的孩子只学不思,语文学习中,不是孩子不会学,而是孩子没有找到对的学习方法,成绩提不上去,所以最后变成了感觉自己不会学语文。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告诉我们了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思学结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 为什么要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家都很熟悉,也知道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方法中学思结合的问题。但是大家有没有深入追问过,为什么学习与思考必须要结合?为什么只学不思会迷茫,只思不学会倦怠?
有没有孩子经常说“我今天学了什么、我认真听了什么”,可是孩子没有意识到,这个他听到的知识并不是他自己的,他只是知道而已。
语文学习中也是必须要通过思考,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这时孩子才能做到有意识的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的,如何在这些正误杂糅的东西中树立自己的观点。如果孩子只学习不思考,全盘接收知识的话就会变得迷茫。
相反,如果有一天孩子抛弃了人类总结出来的所有的知识文明,只思考不学习,而是只靠着自己的空想度日,他的空想没有去得到落实,那它始终都是存疑的,最终孩子会觉得自己的精神非常疲劳。这就是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的方法,在《中庸》当中也有提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对思学结合使用的学习方法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解释。
2学什么?思什么?
“博学,审问”是学的两个方面。
语文学习中,就是要我们在课堂上广泛的学习知识,学习字词句段、学习写作/表现手法、学习文学常识/相关背景,学习如何记忆等等。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提问,及时解惑。
语文学习中也需要思考。理科学习是要思考自己会不会用,语文学习则是要温习知识并提出疑问。大部分孩子不知道学习语文有什么可思考的,因为不是数学物理,语文课上老师讲的同一个知识点一遍又一遍,听了那么多遍耳濡目染也差不多懂了。那么我问你,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你有思考过为什么要用“罔”和“殆”这两个字吗?
思考不仅要“慎思”,还要“明辨”。
辨别出今天学习的语文知识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辨别的最后是要产生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就等于把知识融会贯通了。比如说,老师要求同学们大声朗读三遍课文来达到记忆的目的,那我们就要思考:大声朗读适不适合自己?或许我把课文给别人复述一遍,再去翻看书确定细节,是不是更能记得快记得牢呢?
除了学和思,语文学习还需要“笃行”。
就是要将学习思考后的东西付诸于实践。因为学和思只需要动脑,而实践是手脑并用的过程。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更多思考时没有出现的情况。
诗文典从六个维度来简单展示一下如何做到学思用结合,就拿李白的《静夜思》来说吧:
诗文典
如果说学是一个消化的过程,那么思就是一个吸收的过程,当你消化吸收了知识,就该把它付诸于实践。语文学习中要做到“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记忆中模棱两可的知识,一定要动手翻书确认或者默写一遍。
还是以《静夜思》为例,学会了“疑”这个字,我们就要去用它组词:
疑是:好像,以为是...
组词:怀疑、疑问
学会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要用比喻甚至来造句:
夜空中又大又圆的月亮好像一个白色的玉盘,又像一面光滑明亮的铜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了解了李白的知识和静夜思的写作背景以后,我们可以把它复述给别人,因为复述是一个提炼中心知识的过程。
甚至发朋友圈、发微博的时候,我们都可以试着用学过的古诗词、名言警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每当节日的烟花在夜空中盛开的时候,都是我“低头思故乡”的时候。
语文学习中的学思用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诗文典刚好可以帮助我们把学思用结合起来。诗文典中的理解板块是为了学,跟读和记忆板块是为了思考,最后的挑战板块是反反复复的练习,让我们去实践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你脑子里装着问题了,想解决问题,想把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去学习,还会去自觉学习。一旦进入这个良好的循环,孩子就能获得真知,也能体会到求知的快乐。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转自语文荟萃!图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语文阅读差,多练题有用吗?
当然有一定的用处。
首先多练题,你就多接触语段,多阅读这对培养语感有一定的好处。
其次,多练题,你可以熟练的掌握答题的一些技巧,这样帮助自己更好地去整理思路。
其三,多练题,可以让自己的思考更深入,这样慢慢地阅读的能力,就会加强。
当然在做题的同时,一定要反思自己为什么出错,为什么跟答案相去甚远?找出根本原因,争取下次再同一个地方少失分。